千金弊帚

成語拼音

qiān jīn bì zhǒu

千金弊帚成語解釋

比喻東西雖然微賤,卻十分珍惜重視。

典故出處

宋·蘇軾《次韻秦觀……將入京應舉》詩千金弊帚那堪換,我亦淹留豈長算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雖然這東西在別人眼中或許不值一提,但在他心裏卻如同千金弊帚,無比珍貴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蘇逸的文人。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,自幼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。 蘇逸成長的時代,社會動盪,戰亂頻繁。然而,他始終堅守着自己對文學的追求,日夜苦讀,筆耕不輟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他的詩詞文章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。 有一次,一位富商聽聞了蘇逸的才名,特意前來拜訪,並希望能夠求得他的一篇文章。富商帶來了豐厚的酬金和珍貴的禮物,然而蘇逸卻不爲所動。他認爲自己的文章是心血之作,不能用金錢來衡量。富商不解,認爲蘇逸過於迂腐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蘇逸的名聲越來越大,甚至傳到了京城。皇帝聽聞了他的才華,特地召他入朝爲官。在朝中,蘇逸秉持着正直和忠誠,爲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。 有一天,一位權貴想要利用蘇逸的文筆爲自己歌功頌德,承諾給他高官厚祿。但蘇逸堅決拒絕,他說:“我的文字只用於正道,不爲諂媚之人服務。” 蘇逸的家中並不富裕,妻子有時會抱怨他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才華獲取財富。然而,蘇逸總是笑着說:“我之文字,如同千金弊帚,雖看似破舊,卻是我心中無價之寶,豈能輕易與人。” 多年後,國家面臨一場重大的危機。外敵入侵,國內人心惶惶。蘇逸挺身而出,用他的筆寫下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文章,激發了民衆的愛國之情,最終大家團結一心,抵禦了外敵。 戰爭結束後,人們對蘇逸的敬重達到了頂峯。而他“千金弊帚”的精神也被廣爲傳頌,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楷模。 蘇逸用自己的一生,詮釋了對才華和信念的堅守。他視自己的作品如千金般珍貴,哪怕在他人眼中如弊帚般不起眼,也絕不輕易折節。這種對精神財富的珍視和執着,令人欽佩,也讓“千金弊帚”這個成語有了更爲深刻的內涵和意義。

千金弊帚-成語圖片

千金弊帚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