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聞不如一見

成語拼音

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

千聞不如一見成語解釋

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爲可靠。

典故出處

《陳書·蕭摩訶傳》安都謂摩訶曰‘卿驍勇有名,千聞不如一見。’”

成語典故

王氏想道‘千聞不如一見。’雖說丈夫已死,在幾千裏之外,不知端的。”★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五卷

成語造句

對於那處神祕的古蹟,大家衆說紛紜,然而真正到了那裏才明白,千聞不如一見,其壯觀程度遠超想象。

成語故事

在遙遠的西漢時期,有一位名叫趙充國的將軍。他一生征戰無數,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。 當時,西北的羌族時常侵擾邊境,朝廷爲此憂心忡忡。漢宣帝決定派軍隊前去征討,但在將領的選派上,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。 趙充國此時已年逾古稀,但他主動請纓,願意前往西北抵禦羌族的入侵。漢宣帝對於趙充國的請求有些猶豫,畢竟他年事已高。 朝堂之上,大臣們紛紛發表意見。有人認爲趙充國雖然經驗豐富,但畢竟年歲已大,未必能勝任此次艱鉅的任務。然而,趙充國卻堅定地表示,自己對西北的地形和羌族的情況瞭如指掌,一定能夠不辱使命。 漢宣帝還是心存疑慮,他多次詢問趙充國關於作戰的計劃和策略。趙充國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,他認爲對待羌族,不能一味地武力征討,而應該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。但漢宣帝聽了這些,心中仍未完全踏實。 趙充國深知,只靠言語難以讓皇帝完全信任自己的計劃。於是,他親自帶領一支小部隊深入西北邊境,實地勘察地形,瞭解羌族的兵力部署和生活習性。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探查,趙充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。他再次回到朝廷,向漢宣帝詳細彙報了所見所聞,並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。 漢宣帝終於被趙充國的真誠和實際行動所打動,決定採納他的建議。 最終,趙充國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成功地平定了羌族的叛亂。 在這個故事中,充分體現了“千聞不如一見”的道理。無論聽到多少關於事物的描述和議論,都不如親自去看一看、去了解來得真切和準確。趙充國正是通過自己的實地考察,才讓漢宣帝打消了疑慮,也爲成功平定叛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這也告訴我們,在面對問題和決策時,不能僅僅依賴於聽聞和想象,而要親身去實踐、去觀察,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。

千聞不如一見-成語圖片

千聞不如一見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