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

成語拼音

qián bù bā cūn,hòu bù zháo diàn

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成語解釋

巴靠近。着挨着。前面沒有村子,後面沒有旅店。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,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。

典故出處

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‘沒來由看使槍棒,惡了這廝!如今閃得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,卻是投那裏去宿是好?’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漆黑的夜晚,他獨自一人走在這條陌生的道路上,真可謂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甲的商人。他常年在外奔波,販賣各種貨物,只爲了能讓家中的生活更加富足。 這一年的秋天,李甲聽聞遠方的一個城鎮對某種貨物需求量極大,價格也頗爲可觀。於是,他毫不猶豫地採購了一大批貨物,僱了一輛馬車,獨自一人踏上了漫長的旅途。 出發後的前幾天,一切還算順利。然而,隨着路途的延伸,天氣逐漸變得惡劣起來。狂風呼嘯,暴雨傾盆,道路泥濘不堪,馬車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。 李甲心中焦急萬分,他不斷催促着車伕加快速度,生怕耽誤了商機。可是,惡劣的天氣和糟糕的路況讓他們舉步維艱。終於,在一個岔路口,馬車的車輪陷入了一個深深的泥坑中,無論車伕如何努力,馬車都無法動彈分毫。 無奈之下,李甲只好和車伕一起下車,試圖將車輪從泥坑中推出。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累得氣喘吁吁,卻依然無濟於事。 此時,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周圍一片荒涼,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。李甲望着四周,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。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,在這荒郊野外,夜晚可能會有野獸出沒,而且風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。 正當李甲陷入絕望之時,他突然想起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些工具和繩索。他靈機一動,讓車伕砍來一些樹枝,墊在車輪下,然後用繩索將車輪和馬車的前部緊緊相連,自己和車伕在前面奮力拉扯。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,車輪終於從泥坑中緩緩地挪了出來。李甲和車伕顧不上休息,趕緊上車繼續趕路。 然而,由於耽誤了太多時間,他們直到深夜還沒有找到可以投宿的地方。馬車在黑暗中緩慢前行,李甲的心情愈發沉重。 就在他們幾乎要放棄希望的時候,前方出現了一絲微弱的燈光。李甲和車伕精神爲之一振,朝着燈光的方向駛去。 走近一看,原來是一座破舊的廟宇。他們輕輕地敲了敲門,一位年老的僧人打開了門。李甲向僧人說明了自己的遭遇,僧人慈悲爲懷,收留了他們過夜。 經過這一番波折,李甲深刻地體會到了出門在外的艱辛和不易。他也明白了,在面對困難時,不能輕言放棄,只要保持冷靜,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 從那以後,李甲每次出門都會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,以防再次遭遇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的困境。

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-成語圖片

前不巴村,後不着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