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自取柱

成語拼音

qiáng zì qǔ zhù

強自取柱成語解釋

指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一個人如果總是剛愎自用,不聽取他人意見,就如同強自取柱,最終難免遭遇失敗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有一個小國,名爲梁國,其國君梁惠王雖然心懷大志,想要讓梁國在亂世中崛起,但他的一些決策和行爲卻常常顯得急功近利。 梁惠王看到周邊大國日益強大,心中焦慮萬分,於是決定大規模擴充軍隊,增加賦稅,企圖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家的實力。他的大臣們對此憂心忡忡,紛紛進諫,勸說惠王要循序漸進,不可操之過急。然而,梁惠王卻不以爲然,堅信自己的做法能夠迅速讓梁國強大起來。 爲了加快軍事建設,梁惠王不顧百姓的疾苦,強行徵調大量民夫參與工程,導致農田荒蕪,百姓怨聲載道。同時,他還頻繁發動對外戰爭,與鄰國結下了衆多仇怨。 鄰國見梁國如此混亂,紛紛趁機進攻。梁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疲憊作戰,加之國內民生凋敝,後勤補給不足,在戰場上節節敗退。 此時的梁惠王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但爲時已晚,梁國的國力已經大幅衰退,難以恢復往日的繁榮。 正如“強自取柱”所表達的那樣,過分剛強就會自取災殃。梁惠王過度追求強大,不顧客觀實際,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和自己的困境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秦朝末年,陳勝吳廣起義,一時間聲勢浩大。然而,陳勝在取得一些勝利後,變得驕傲自滿,急於稱王,脫離了廣大民衆,最終導致起義失敗。再如隋煬帝楊廣,在位期間大興土木,頻繁征戰,過度消耗國力,最終激起民變,使隋朝走向滅亡。 這些歷史教訓都在告誡後人,做事要遵循客觀規律,不可盲目逞強,否則必然會自食惡果。

強自取柱-成語圖片

強自取柱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