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中時病
成語拼音
- qiè zhòng shí bìng
切中時病成語解釋
- 切切合;中恰好對上;病害處。指發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時社會的弊病。
典故出處
- 宋·龔明之《中吳紀聞·王彥光》彥光時主麗水簿,慨然上疏陳十弊,皆切中時病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當今社會,許多改革措施能夠切中時病,有效地解決了一系列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,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年輕書生。李賢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過人,勤奮好學,心懷遠大的抱負。
李賢憑藉着自己的努力,通過了鄉試,來到了州府的學府繼續深造。在學府中,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窗,大家時常一起探討學問,鍼砭時弊。
當時的社會看似繁榮昌盛,實則暗藏諸多問題。官員貪污腐敗,欺壓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;賦稅繁重,讓民衆苦不堪言;而一些政策的不合理,更是導致了商業發展的停滯不前。
李賢目睹這一切,心中充滿了憂慮。他深知這些問題若不解決,必將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。於是,他決定挺身而出,爲改變這一現狀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李賢開始深入民間,瞭解百姓的疾苦。他與農民一同勞作,傾聽他們的心聲;他與商人交流,探討商業發展的困境。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思考,李賢寫下了一篇長長的奏摺,上呈給當地的官員。
在奏摺中,李賢毫不避諱地指出了當前社會存在的種種弊端,以及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。他的言辭懇切,分析深刻,每一個觀點都切中要害,準確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。
然而,當地官員卻對李賢的奏摺置之不理,認爲他不過是一個年輕氣盛、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。李賢並未因此而氣餒,他堅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,是爲了國家和百姓的福祉。
李賢決定繼續努力,他將自己的奏摺修改完善,並四處奔走,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。終於,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。一位清正廉潔、關心民生的朝廷大員看到了他的奏摺,對他的見解讚賞有加。
這位大員將李賢的奏摺呈遞給了皇帝。皇帝閱覽之後,龍顏大悅,對李賢的才能和勇氣極爲欣賞。皇帝立即下令,對李賢所指出的問題進行徹查和整改,並對相關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懲處。
李賢的勇敢和堅持,使得社會的種種弊病得到了有效的整治,百姓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。他的名字也因此傳遍了整個國家,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。
李賢之所以能夠成功,正是因爲他能夠切中時病,準確地把握社會的脈搏,勇敢地爲民衆發聲。他的事蹟,也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。
切中時病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