寢苫枕塊

成語拼音

qǐn shān zhěn kuài

寢苫枕塊成語解釋

苫草荐。睡在草荐上,頭枕着土塊。古時宗法所規定的居父母喪的禮節。

典故出處

《儀禮·既夕禮》居倚廬,寢苫枕塊。”

成語典故

下了艱,卻不肯守着居喪的禮節,在那寢苫枕塊的時候,還要尋那陽臺巫峽的風流。★清·張春帆《宦海》第十五回

成語造句

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,他爲了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思,如同古人一般寢苫枕塊,令人動容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年輕人。李賢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,家族雖不算大富大貴,但也頗受鄰里敬重。 李賢的父親一生正直善良,備受鄉人讚譽。然而,命運無常,李賢的父親在一次外出途中遭遇意外,不幸離世。這一噩耗傳來,整個家庭瞬間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。 李賢作爲家中長子,深知自己肩負着重大的責任。在父親的葬禮過後,他決定按照古代的孝道禮儀,爲父親守喪。 李賢在守喪期間,真正做到了“寢苫枕塊”。他睡在草墊上,以土塊爲枕,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父親深深的哀思和無盡的懷念。 白天,他身着素服,默默地操持着家中的事務,盡心盡力地照顧着母親和年幼的弟妹。每當夜深人靜,他躺在那簡陋的草墊上,枕着冰冷的土塊,思念着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,淚水常常浸溼了枕畔。 鄰里們看到李賢如此守孝,都紛紛稱讚他的孝順。但也有一些人覺得他過於執着,甚至有些迂腐。然而,李賢不爲所動,他堅信只有這樣,才能稍稍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,才能表達對父親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。 在古代的典籍中,也有許多關於孝道和守喪的記載。《論語》中曾言:“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”這意味着子女爲父母守喪三年,是天經地義之事。 李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,詮釋了古人對於孝道的尊崇和堅守。他的事蹟在當地傳頌開來,成爲了人們教育子女孝順長輩的典範。 時光荏苒,三年的守喪期終於結束。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礪,李賢變得更加成熟和堅毅。他深知,父親若在天有靈,一定希望他能夠照顧好家人,讓家族興旺發達。於是,他振作精神,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逐漸改善了家庭的生活狀況。 李賢的故事告訴我們,“寢苫枕塊”不僅僅是一種形式,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,是對親人深深的敬愛和懷念。在如今的社會,雖然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發生了變化,但那份對親情的珍視和對孝道的傳承,永遠都不應被遺忘。

寢苫枕塊-成語圖片

寢苫枕塊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