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耳而聽
成語拼音
- qīng ěr ér tīng
傾耳而聽成語解釋
- 傾歪,側着。側着耳朵仔細聽。
典故出處
- 《禮記·孔子閒居》傾耳而聽之,不可得而聞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民皆引領而望,傾耳而聽,悲號仰天,叩心而怨上,故陳勝大呼,天下響應。(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)
成語造句
- 他講述的故事精彩絕倫,讓人不由得傾耳而聽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段故事。
戰國時期,齊國有一位名叫鄒忌的大臣。鄒忌身材高大,容貌俊美。一天清晨,他穿戴整齊,對着鏡子端詳自己,問妻子:“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,誰更俊美?”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您美極了,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!”
鄒忌不太相信,又去問他的小妾,小妾同樣說:“徐公哪能及您呢!”
次日,有客人來訪,鄒忌與他交談時又提及此事,客人也說:“徐公不如您俊美。”
過了幾日,徐公前來拜訪。鄒忌仔細觀察徐公,自認爲不如徐公俊美。他在夜晚反覆思考這件事,終於恍然大悟。
於是,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。他對齊威王說:“臣自知不如徐公美,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,我的小妾畏懼我,我的客人有求於我,所以他們都稱讚我比徐公美。如今齊國地域遼闊,宮中的嬪妃和近臣,沒有不偏愛大王您的;朝廷中的大臣,沒有不畏懼大王您的;國內的百姓,沒有不有求於大王您的。由此可見,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實在太深了!”
齊威王聽後,若有所思,他深知鄒忌所言極是。此後,齊威王下令:“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,受上賞;上書諫寡人者,受中賞;能謗譏於市朝,聞寡人之耳者,受下賞。”
命令剛下達時,羣臣紛紛進諫,門庭若市。幾個月以後,還不時有人偶然來進諫。一年以後,即使有人想進諫,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。
齊威王能夠摒棄身邊的諂媚之言,傾耳而聽鄒忌的忠言,廣開言路,積極納諫,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日益清明,國力也逐漸強盛起來。
這便是“傾耳而聽”的一個生動例證。在面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時,只有放下傲慢與偏見,傾耳而聽,才能洞察真相,做出明智的決策,成就一番事業。而那些閉目塞聽、剛愎自用之人,往往會陷入困境,難以有所作爲。
傾耳而聽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