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水衙門
成語拼音
- qīng shuǐ yá mén
清水衙門成語解釋
- 比喻沒有油水的機構或地方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這裏的工作環境單純,沒有太多複雜的利益糾葛,簡直就是個清水衙門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叫清平縣的地方。此地山清水秀,百姓們大多以農耕爲生,民風純樸。
清平縣的縣令叫趙謙,他是一位清正廉潔、一心爲民的好官。趙謙上任之初,清平縣的縣衙可謂破舊不堪,官員們的俸祿也少得可憐。與其他富庶之地的縣衙相比,這裏沒有奢華的裝飾,沒有豐厚的油水,真可謂是一個“清水衙門”。
趙謙到任後,並未因縣衙的貧寒而有絲毫抱怨。他深知百姓生活之艱辛,一心想要改善民生。他常常親自下鄉,瞭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。看到農田裏的灌溉設施不足,他便組織民衆興修水利;發現村裏的道路泥濘難行,他就設法籌集資金修路。
然而,這一切的舉措並非一帆風順。一些富商聽聞趙謙要修路,便主動找上門來,表示願意出資相助,但前提是能在修路的工程中獲取一些私利。趙謙嚴詞拒絕,他說:“爲官一任,當造福一方。我怎能爲了一己之私,損害百姓的利益?”
有一次,臨近的縣衙舉辦盛大的慶典,邀請趙謙前往。當他看到那裏的縣衙金碧輝煌,官員們個個錦衣玉食,心中並無羨慕之情。回到清平縣後,他的下屬們都感慨自家縣衙的寒酸。趙謙卻正色道:“我們雖身處清水衙門,但只要心懷百姓,爲他們謀福祉,問心無愧,又何必羨慕他人的奢華?”
在趙謙的治理下,清平縣的百姓生活逐漸改善,農業豐收,商業也逐漸繁榮起來。雖然縣衙依舊是那個“清水衙門”,但趙謙卻贏得了百姓們的衷心愛戴和尊敬。
多年後,趙謙因政績卓著被調任至京城。離開清平縣的那一天,百姓們紛紛夾道相送,依依不捨。趙謙的事蹟傳遍了整個郡縣,成爲了官員們的楷模。
後世之人在評價趙謙時,無不稱讚他在清水衙門中堅守初心,不爲名利所動,真正做到了爲官清廉,一心爲公。他的故事也警示着後來的爲官者,無論身處何種環境,都應保持清正廉潔的品質,以百姓的利益爲重。
清水衙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