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不自禁

成語拼音

qíng bù zì jìn

情不自禁成語解釋

禁抑制。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。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梁·劉遵《七夕穿針》詩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”

成語典故

她又情不自禁地放聲哭了。★沙汀《一個秋天晚上》

成語造句

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,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西漢時期,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將領。李陵出身將門,英勇善戰,且爲人正直豪爽。 當時,漢朝與匈奴戰事頻繁。李陵主動請纓,率領五千步兵出征匈奴。在戰鬥中,儘管漢軍奮勇殺敵,但匈奴兵力衆多,李陵的軍隊陷入了重重包圍。 經過多日的激戰,漢軍傷亡慘重,彈盡糧絕。李陵深知局勢已無法挽回,爲了保存部下的性命,無奈之下選擇了投降匈奴。 這個消息傳到長安,漢武帝勃然大怒,朝中大臣也紛紛指責李陵叛國。然而,有一位名叫司馬遷的太史令,卻站出來爲李陵辯護。司馬遷深知李陵爲人,他認爲李陵以五千步兵對抗匈奴數萬騎兵,殺敵無數,雖敗猶榮。而且李陵投降或許是權宜之計,日後定有迴歸漢朝之心。 然而,漢武帝聽不進司馬遷的話,反而認爲司馬遷是在爲李陵開脫,盛怒之下,對司馬遷處以宮刑。 遭受宮刑的司馬遷,身心遭受巨大創傷。但他心中那份對歷史真相的執着和對正義的追求從未改變。在痛苦與磨難中,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親臨終前的囑託,父親希望他能夠完成那部偉大的史書。 他強忍着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,發憤著書。在那昏暗的牢房中,在那一盞孤燈下,司馬遷夜以繼日地撰寫着《史記》。每一個字,每一句話,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。 他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古往今來那些仁人志士的故事,那些爲了正義和真理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。他彷彿看到了屈原在汨羅江畔的孤獨身影,聽到了他那悲憤的天問;他彷彿看到了伍子胥在吳國的艱難掙扎,感受到了他那顆忠誠的心被誤解的痛苦。 正是這份情不自禁的情感,這份對歷史的熱愛和對正義的執着,讓司馬遷最終完成了被譽爲“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《離騷》”的《史記》。 他的故事,也讓後人明白,當一個人心中有着堅定的信念和追求時,那種情不自禁的力量,足以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。

情不自禁-成語圖片

情不自禁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