窮不失義

成語拼音

qióng bù shī yì

窮不失義成語解釋

義禮義。雖然窮困,但不失禮義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故士窮不失義,達不離道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一個人在困境中也應該堅守道德準則,即使身處貧寒,也要做到窮不失義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叫李明的書生。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家,但從小就聰慧過人,對知識充滿了渴望。 儘管家境貧寒,李明卻從未放棄求學之路。他白天幫父母在田間勞作,夜晚就藉着微弱的油燈之光刻苦讀書。 李明的家鄉有一個富有的商人,名叫王福。王福見李明勤奮好學,卻因貧困無法繼續深造,便心生一計。他找到李明,提出只要李明願意放棄學業,爲他做事,便可以給他豐厚的報酬,讓他和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。 面對這樣巨大的誘惑,李明的內心也曾有過掙扎。然而,他深知讀書求學是他心中的正道,是他實現理想和抱負的途徑。他想起了古往今來那些堅守道義的仁人志士,他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信念。 於是,李明毅然拒絕了王福的提議。他對王福說:“我雖窮,但不能失去道義。讀書明理,追求真理,纔是我一生的追求。” 此後,李明依舊過着艱苦的生活,但他的努力和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。他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,一舉中第,從此踏上了仕途。 爲官後的李明,清正廉潔,一心爲民。他深知百姓的疾苦,總是盡力爲他們排憂解難。在面對權貴的壓力和利益的誘惑時,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原則,不徇私情,不爲私利所動。 李明的事蹟傳遍了當地,人們對他稱讚有加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,激勵着更多的人在困境中堅守道義,不爲貧窮所動搖。 正如孟子所說: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”李明在貧窮之時,窮不失義,保持了內心的操守和道德的底線,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,成爲了衆人敬仰的楷模。

窮不失義-成語圖片

窮不失義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