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色平分

成語拼音

qiū sè píng fēn

秋色平分成語解釋

比喻雙方各得一半,不分上下。

典故出處

《楚辭·九辯》皇天平分四時兮,竊獨悲此廩秋。”宋·李樸《中秋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,長伴雲衢千里明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場比賽中,雙方選手實力相當,表現難分高下,最終的結果可謂秋色平分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華夏大地,曾有兩個實力相當的諸侯國,分別是衛國和梁國。 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勵精圖治,重視農業生產,使得國內糧倉充盈;他還廣納賢才,加強軍事訓練,衛國的軍隊紀律嚴明,戰鬥力頗爲強盛。而梁國的國君梁惠王也不甘示弱,他積極推行改革,鼓勵商業發展,梁國的貿易繁榮,百姓生活富足。 這兩個諸侯國在邊界地區時常發生摩擦,都想擴張自己的領土。終於,在一個金秋時節,雙方的矛盾徹底激化,決定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戰爭,以決雌雄。 衛國派出了他們最精銳的部隊,旌旗蔽日,士氣高昂。梁國也毫不退縮,集結了國內的強兵悍將,嚴陣以待。戰場上,金戈鐵馬,殺聲震天。雙方的將士們都奮勇殺敵,一時間難分勝負。 然而,隨着戰爭的持續,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。衛國的糧草供應開始出現問題,士兵們疲憊不堪;梁國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,國內的經濟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 在這關鍵時刻,兩國的有識之士紛紛進諫,勸說國君停止這場兩敗俱傷的戰爭。衛國的一位老臣言辭懇切地對衛莊公說:“陛下,如今這場戰爭已讓我們國力大損,若繼續下去,只怕國家將陷入危亡之境。梁國實力不弱,我們難以輕易取勝。”梁國的一位謀士也向梁惠王諫言:“大王,這場戰爭已如泥潭,讓我們深陷其中。衛國兵強馬壯,再戰下去,於我們並無益處。” 最終,衛莊公和梁惠王都意識到了繼續戰爭的嚴重後果。經過深思熟慮,他們決定罷兵言和。 在兩國交界之處,衛莊公和梁惠王會面。秋風瑟瑟,吹過金黃的稻田,兩人望着眼前的一片秋色,感慨萬分。他們決定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,平分秋色,劃分邊界,各自發展國內的經濟,讓百姓安居樂業。 從此,衛國和梁國化干戈爲玉帛,在和平的環境中,兩國都迎來了繁榮昌盛的局面。這個故事也被後人傳頌,“秋色平分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用以形容雙方各得一半,不分高低,表示平局。

秋色平分-成語圖片

秋色平分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