詘寸信尺

成語拼音

qū cùn xìn chǐ

詘寸信尺成語解釋

詘通屈”,屈服、折服。信通伸”。屈折一寸,伸長一尺。比喻捨棄小的毛病,伸張大的事理。亦作詘寸伸尺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談判桌上,他懂得適時退讓,以獲取更大的利益,這種策略頗有詘寸信尺的智慧。

成語故事

在戰國時期,諸侯紛爭,各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。 有一個小國,名爲梁國。梁國雖小,但其國君卻有着遠大的抱負,一心想要在這亂世之中謀求一席之地。 當時,梁國的鄰國是強大的楚國。楚國兵強馬壯,對梁國虎視眈眈。梁國國君深知以自己國家的實力,若與楚國正面交鋒,無疑是以卵擊石。於是,在面對楚國的壓力時,梁國國君決定採取一種迂迴的策略。 楚國不斷地在邊境挑釁,試圖尋找藉口侵略梁國。梁國國君沒有選擇強硬對抗,而是主動派遣使者前往楚國,向楚國國君表達了梁國的友好之意,並送上了豐厚的禮物。同時,梁國國君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做出了讓步,表現出了一種“詘寸信尺”的姿態。 梁國的大臣們對國君的做法很不理解,紛紛進諫,認爲這樣做有損梁國的尊嚴。然而,梁國國君卻耐心地解釋道:“如今楚國強大,我們若與其硬拼,只會導致國家滅亡。暫時的退讓,是爲了保存實力,等待時機。” 果然,楚國國君見梁國如此恭順,便放鬆了對梁國的警惕。梁國國君趁機大力發展國內經濟,加強軍事訓練,招募賢能之士。經過數年的努力,梁國的國力日益強盛。 而楚國因爲連年征戰,國內疲憊不堪,兵力也有所損耗。此時的梁國國君認爲時機已到,不再對楚國退讓,而是果斷地採取了反擊的策略。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,梁國憑藉着強大的實力和高昂的士氣,一舉擊敗了楚國的軍隊,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。 梁國國君“詘寸信尺”的策略,最終爲梁國贏得了和平與發展的機會,也讓梁國在亂世中得以立足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,有時候暫時的退讓並非懦弱,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,爲的是在未來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中所說: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”只有審時度勢,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道路。

詘寸信尺-成語圖片

詘寸信尺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