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馬之決
成語拼音
- quǎn mǎ zhī jué
犬馬之決成語解釋
- 指臣僚的果敢決斷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其有犬馬之決者,仰藥而伏刃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對待工作一絲不苟,從不敷衍,面對艱難抉擇時也能果斷做出決定,頗有犬馬之決的氣魄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。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土地和權力,戰亂頻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在其中一個諸侯國中,有一位名叫李忠的將軍。李忠出身貧寒,但憑藉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,在戰場上屢立戰功,逐漸得到了國君的賞識和重用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君變得越來越昏庸無道,沉迷於酒色之中,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。朝廷中的奸臣趁機結黨營私,貪污腐敗,搞得國家烏煙瘴氣。李忠多次進諫,希望國君能夠改過自新,重振朝綱,但國君卻對他的忠言置若罔聞。
與此同時,敵國看準了這個諸侯國的內亂,趁機發兵攻打。由於朝政腐敗,軍隊士氣低落,在戰場上節節敗退。眼看着國家即將陷入滅頂之災,李忠心急如焚。
在這危急關頭,李忠決定再次冒死進諫,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,指出國君的過錯以及當前國家所面臨的嚴峻形勢。然而,國君不僅不聽,反而怒斥李忠危言聳聽,甚至想要治他的罪。
李忠深知,自己對國君已經仁至義盡。他望着國君那冷漠無情的面孔,心中涌起一股悲憤之情。他毅然決然地決定離開這個國家,不再爲這個昏庸的國君效力。
李忠的好友得知他的決定後,紛紛前來勸阻,希望他能留下來繼續爲國效力。但李忠心意已決,他說:“如今國君昏庸,奸臣當道,國家危在旦夕。我雖有報國之志,卻無力迴天。與其繼續留在這裏遭受屈辱,不如離開,另尋明主。我與國君之間,已到了犬馬之決的地步,再無迴旋的餘地。”
最終,李忠帶着自己的親信離開了這個國家。在他離開後不久,敵國的軍隊攻破了城池,那個曾經繁榮的諸侯國從此不復存在。
而李忠,在經歷了一番波折後,終於找到了一位賢明的君主,他再次投身戰場,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和勇氣,爲新的君主立下了赫赫戰功,成爲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將。
犬馬之決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