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血沸騰
成語拼音
- rè xuè fèi téng
熱血沸騰成語解釋
- 比喻激情高漲。
典故出處
- 劉白羽《紅太陽頌》中國的天空在燃燒、大地在流血。不甘心作亡國奴隸的億萬人民滿腔怒火,熱血沸騰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每當看到運動員們在賽場上拼搏的身影,我就不禁心潮澎湃,彷彿全身的血液都開始熱血沸騰起來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一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。
那是在戰國時期,秦國經過商鞅變法,國力日益強盛,逐漸有了吞併六國、統一天下的野心。而在六國之中,趙國是一個軍事力量較爲強大的國家。
公元前 262 年,秦國攻打韓國,佔領了野王,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。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,決定將上黨獻給趙國。趙國在是否接受上黨的問題上爭論不休,最終趙王決定接受上黨,由此引發了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。
趙國派出老將廉頗率軍抵禦秦軍。廉頗深知秦軍銳不可當,於是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略,堅守營壘,試圖拖垮秦軍。秦軍久攻不下,糧草補給也出現了問題,開始心急如焚。
然而,趙王卻對廉頗的戰術產生了不滿,認爲他畏敵不前。秦國趁機使用反間計,散佈謠言說秦國只怕趙括爲將。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,自幼熟讀兵書,談論兵法頭頭是道,但缺乏實戰經驗。趙王聽信了謠言,用趙括換下了廉頗。
趙括上任後,一改廉頗的防守策略,主動出擊。秦國則祕密換上了名將白起。白起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,然後切斷了趙軍的後路,將趙軍圍困在長平。趙軍斷糧四十多天,士兵們飢餓難耐,內部混亂不堪。
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,趙國的士兵們沒有選擇投降,他們心中懷着對國家的忠誠和對親人的思念,爆發出了驚人的勇氣。儘管他們知道獲勝的希望渺茫,但依然拼死抵抗。他們的熱血在戰場上沸騰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
最終,趙括在突圍中戰死,四十多萬趙軍投降後被白起坑殺。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告終,但趙國士兵們在絕境中展現出的英勇和頑強,令人爲之動容。
這段歷史故事,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,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國家危亡之際,士兵們熱血沸騰、捨生忘死的精神。這種精神,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。
熱血沸騰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