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短心長
成語拼音
- rì duǎn xīn cháng
日短心長成語解釋
- 時間少,心裏想要做的事情多。指心願一時難以實現。
典故出處
- 清·黃宗羲《與李杲堂陳介眉書》惟是旦中生平之志,不安於九品之下中,故銘言日短心長,身名就剝,所以哀之者至矣。”
成語典故
- 王夢樓雲‘……未吸神髓,故易於決舍;如果深造有得,必愁日短心長,孜孜不及,焉有餘功,旁求考據乎?’★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六
成語造句
- 他在有限的時間裏,努力完成着一項項艱鉅的任務,那份執着和堅持充分體現了日短心長的精神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
南北朝時期,梁朝的蕭子顯才華出衆,聰慧過人。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,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,心懷大志。
當時,梁朝政治局勢複雜多變,內憂外患不斷。蕭子顯目睹着國家的種種困境,心中充滿了憂慮。他深知自己肩負着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的重任,然而,時勢艱難,要實現理想並非易事。
蕭子顯勤奮好學,博覽羣書,尤其對歷史和政治有着深刻的見解。他常常與志同道合的友人探討治國之道,爲國家的未來出謀劃策。
隨着年齡的增長,蕭子顯逐漸在朝廷中嶄露頭角。他爲官清廉,正直敢言,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然而,官場的黑暗和複雜讓他舉步維艱。
有一次,朝廷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決策,關乎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計。蕭子顯據理力爭,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。但他的觀點卻遭到了一些權貴的反對和打壓,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,不顧國家的長遠利益。
儘管蕭子顯遭遇重重阻礙,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信念。他深知自己的時間有限,而要做的事情卻很多。每過一日,他都覺得離自己的目標更遠一步,內心的焦慮也日益加重。
在這艱難的時刻,蕭子顯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決心。他日夜操勞,不辭辛勞地爲國家的事務奔波。然而,他的身體卻漸漸喫不消了。
最終,在一個寒冷的冬日,蕭子顯積勞成疾,臥病在牀。他望着窗外的天空,心中感慨萬千。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可能即將走到盡頭,而國家的未來仍充滿了未知和挑戰。此時的他,真可謂是日短心長,有着無盡的牽掛和未竟的心願。
蕭子顯的一生,雖然短暫,但他爲國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努力,將永遠被銘記在歷史的篇章中。他的故事,也讓後人深刻地體會到了“日短心長”這一成語所蘊含的無奈與堅定。
日短心長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