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坐愁城
成語拼音
- rì zuò chóu chéng
日坐愁城成語解釋
- 愁城比喻爲憂愁所包圍。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。
典故出處
- 宋·范成大《次韻代答劉文潛》詩一曲紅窗聲裏怨,如今分作兩愁城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任務,他感到壓力巨大,彷彿日坐愁城,不知如何是好。
成語故事
- 在南北朝時期,有一個名叫劉宋的政權。當時,劉宋的將領竟陵王劉誕擁兵自重,在廣陵起兵反叛朝廷。
宋文帝劉義隆得知這個消息後,大爲震怒,立即派遣大軍前去征討。然而,劉誕的勢力頗爲強大,他憑藉着堅固的城池和充足的軍備,頑強抵抗朝廷的進攻。
負責征討的將領們一時間陷入了困境,久攻不下,士氣逐漸低落。戰爭的局勢變得愈發膠着,每一天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焦慮。
在這緊張的氛圍中,有一位名叫範義的將領,他心急如焚。每天望着高聳的城牆和嚴陣以待的叛軍,心中充滿了憂慮。他深知,如果不能儘快攻克廣陵,不僅會使朝廷的威嚴受損,還可能導致更多的變數和危機。
範義日夜思考破敵之策,卻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。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,彷彿被困在了一座無形的城中,無法掙脫。
而在朝廷中,宋文帝劉義隆也同樣憂心忡忡。他時刻關注着前線的戰況,期盼着能夠早日傳來捷報。但日子一天天過去,局勢卻沒有明顯的好轉。
此時的範義,真可謂是日坐愁城。他的面容日漸憔悴,頭髮也變得花白。身邊的將士們看到他的模樣,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。
然而,就在衆人都感到絕望的時候,一位謀士提出了一個奇計。他們利用敵軍的疏忽,派遣一支奇兵潛入城中,裏應外合,最終成功攻破了廣陵。
這場戰爭的勝利,讓範義終於從那無盡的憂愁中解脫出來。而“日坐愁城”這個成語,也從此流傳開來,形容人們爲憂愁所困,整天沉浸在煩惱之中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的人物都曾有過日坐愁城的時刻,但只要堅持不懈,勇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或許就能迎來轉機,擺脫困境。
日坐愁城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