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有所失

成語拼音

rú yǒu suǒ shī

如有所失成語解釋

好像丟失了什麼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。也形容心裏感到空虛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。”南朝宋·劉孝標註悵然若有所失。”

成語典故

至暮,家人強挽以歸,如有所失,意忽忽不樂。★宋·洪邁《夷堅志甲志·永康倡女》

成語造句

他在丟失了那本珍貴的相冊後,整日精神恍惚,彷彿如有所失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叫莊周的人,他才華橫溢,心懷高遠,對世間萬物有着獨特而深刻的見解。 莊周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,各國紛爭不斷,百姓生活困苦。他常常遊歷四方,觀察社會百態,思考人生的真諦。 有一天,莊周在集市上看到了一件精美的玉器。那玉器溫潤剔透,雕工精細,令他愛不釋手。然而,由於囊中羞澀,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那件玉器被他人買走。 此後的日子裏,莊周的心中總是隱隱地感到一種失落,彷彿失去了什麼極其珍貴的東西。他食不知味,夜不能寐,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那件玉器的模樣。 他的好友察覺到了他的異樣,詢問他爲何如此心神不寧。莊周長嘆一聲,說道:“我也不知爲何,自從見到那玉器未能得到,心中便總有一種如有所失之感。” 好友聽後,微微一笑,說道:“兄臺,你所失去的並非只是那件玉器,而是內心的平靜與滿足。世間萬物,得失無常,若過於執着於未曾擁有之物,必然會讓心靈陷入煩惱之中。” 莊周聽後,恍然大悟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心境,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對物質的過度渴望之中。 於是,莊周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,不再爲失去那件玉器而耿耿於懷。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道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中。 他明白,人生中的得失並非絕對,有時看似失去,實則是一種解脫;有時看似得到,卻可能是一種負擔。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超脫,才能真正領悟到人生的真諦。 正如老子所言: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”得失之間,往往蘊含着更深層次的哲理。莊周經歷了這次心靈的波折,終於不再被外物所擾,達到了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難免會有如有所失之感,但重要的是要學會調整心態,以平和的心境去面對得失,才能不被煩惱所困,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如有所失-成語圖片

如有所失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