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醫醫國

成語拼音

shàng yī yī guó

上醫醫國成語解釋

上醫高明的醫生,比喻高賢;醫國指爲國家除患祛弊。高賢能治理好國家。

典故出處

《國語·晉語八》文子曰‘醫及國家乎?’對曰‘上醫醫國,其次疾人,固醫官也。’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個動盪的年代,他心懷天下,立志要像古代的賢能之士一般,上醫醫國,爲拯救蒼生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 有一位名叫扁鵲的名醫,他的醫術高超,聲名遠揚。一天,魏文王問扁鵲:“你們家兄弟三人,都精於醫術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”扁鵲答道:“長兄最好,中兄次之,我最差。”魏文王十分詫異,問道:“那爲何你最出名呢?”扁鵲解釋說:“長兄治病,是在病情發作之前,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,但長兄就下藥剷除了病根,所以他的醫術難以被人知曉,只有我們家人才知道。中兄治病,是在病初起之時,症狀尚不十分明顯,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,中兄就能藥到病除,所以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。而我治病,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,病人痛苦萬分,家屬心急如焚。此時,我在經脈上穿刺,用針放血,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,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,所以我名聞天下。” 這個故事反映了醫術的不同境界,而“上醫醫國”的理念,正如同扁鵲長兄那般,能在問題尚未嚴重之時就洞察先機,防患於未然。 在那個時代,有一位賢士名叫范蠡。他原本是越王勾踐的大臣,輔佐勾踐臥薪嚐膽,最終打敗了吳國,成就了一番霸業。然而,在功成名就之時,范蠡卻選擇了急流勇退。他深知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道理,明白國家在經歷了戰爭的創傷後,需要休養生息,而非繼續窮兵黷武。他離開朝堂,投身商界,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謀略,積累了鉅額財富,成爲了富甲一方的商人。 范蠡雖不再從政,但他以自己的方式“醫國”。他廣施錢財,救濟貧困百姓,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。他的行爲,如同春風化雨,默默滋養着國家的根基。 又如戰國時期的商鞅,他深知秦國積貧積弱,制度腐朽。於是,他力排衆議,推行變法。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,實行軍功爵制;廢除井田制,承認土地私有;實行郡縣制,加強中央集權。商鞅的變法舉措,猶如猛藥去痾,雖然在推行過程中遭遇了重重阻力,但最終使得秦國逐漸強大起來,爲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“上醫醫國”,並非一定要身處朝堂高位,而是要有洞察社會問題的敏銳眼光,有敢於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,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擔當。無論是在動盪的亂世,還是在和平的盛世,都需要這樣的“上醫”,以遠見卓識和切實行動,爲國家的繁榮昌盛、長治久安貢獻力量。

上醫醫國-成語圖片

上醫醫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