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敝耳聾
成語拼音
- shé bì ěr lóng
舌敝耳聾成語解釋
- 講的人舌頭破了,聽的人耳朵聾了。形容議論多而雜,別人不予理睬。
典故出處
- 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舌敝耳聾,不見成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儘管他苦口婆心地解釋了很久,對方卻似乎依舊不爲所動,彷彿舌敝耳聾,根本沒有聽進去他的話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在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中,有一位名叫顏率的謀士。
當時,這個諸侯國面臨着強大鄰國的威脅,鄰國欲奪取該國的一件傳世珍寶。國王心急如焚,召集衆臣商議對策。顏率挺身而出,向國王進言道:“大王莫急,臣願前往他國尋求援助。”
顏率踏上了艱難的旅程,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,遊說了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相助。然而,當危機解除後,那個提供援助的諸侯國卻要求得到之前承諾的報酬,也就是那件珍貴的寶物。
國王再次陷入了憂慮之中,顏率再次站了出來。他又一次踏上了出使之路,來到了那個諸侯國。面對該國的國王和一衆大臣,顏率口若懸河,陳述利弊。他詳細地分析了局勢,指出若強行索取寶物,可能會引發諸多不良後果。
可是,那個諸侯國的國王卻聽不進去顏率的勸諫,一心想要得到寶物。顏率不氣餒,繼續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其中的厲害關係。他從歷史典故說起,引用了諸多因貪婪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,又列舉了當下各國之間複雜的形勢。
然而,無論顏率如何費盡口舌,那個國王卻始終固執己見,彷彿已經舌敝耳聾,完全聽不進顏率的忠言。最終,顏率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堅毅,巧妙地化解了這場危機,保住了本國的寶物。
顏率的故事在各國間流傳開來,人們在稱讚他的智慧和忠誠的同時,也不禁感嘆,有時候即使費盡脣舌,遇上那些固執己見、不願傾聽的人,也只能是徒然舌敝耳聾,無濟於事。但顏率的努力和堅持,依然成爲了那個時代的一段佳話,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時,要勇敢地運用智慧去化解。
舌敝耳聾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