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像止啼

成語拼音

shè xiàng zhǐ tí

射像止啼成語解釋

比喻威名遠震,使人畏服。

典故出處

《漢書·酷吏傳·郅都》匈奴至爲偶人象都(郅都),令騎馳射,莫能中,其見憚如此。此爲射像事。”《新唐書·郝玼傳》虜大畏,道其名,以怖啼懟!貝宋止啼事◇遂合用以爲典實。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戰場上,敵軍將領威名遠揚,其勇猛之勢讓我方士卒聞風喪膽,竟達到了射像止啼的效果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場上,有這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。 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,各國紛爭不斷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有一個小國,面臨着強大敵國的威脅,邊境屢屢遭受侵犯,百姓人心惶惶。 這個小國的君主心急如焚,他深知若不能抵禦外敵,國家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。於是,他召集了國內最勇猛的將領和最精銳的士兵,準備與敵國決一死戰。 在出徵之前,君主親自爲將士們送行,鼓舞士氣。然而,士兵們心中依舊充滿了恐懼,畢竟敵國的強大有目共睹。 戰爭開始了,敵國的軍隊如潮水般涌來,氣勢洶洶。小國的軍隊在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,傷亡慘重。 就在這危急關頭,一位名叫李將軍的將領挺身而出。他身先士卒,奮勇殺敵,其勇猛之姿讓敵軍都爲之膽寒。在他的帶領下,小國的士兵們漸漸穩住了陣腳,開始反擊。 然而,敵國的軍隊人數衆多,攻勢依舊猛烈。李將軍深知,若不能徹底擊垮敵軍的士氣,這場戰爭很難取勝。 他苦思冥想,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。他讓人找來一張敵軍將領的畫像,將其掛在高高的旗杆上。然後,他命令士兵們朝着畫像射箭。一時間,萬箭齊發,畫像被射得千瘡百孔。 敵軍見狀,以爲他們的將領已經被射死,頓時軍心大亂,士氣低落。小國的軍隊趁機發起猛攻,一舉擊潰了敵軍。 這場戰爭的勝利,讓小國得以暫時保全。而李將軍“射像止啼”的計策,也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佳話。 後來,在歷史的長河中,每當有軍隊面臨困境,將領們都會想起這個故事,從中汲取智慧和勇氣。它告訴人們,在困境中,只要善於動腦筋,運用巧妙的策略,就有可能扭轉局勢,取得勝利。 “射像止啼”這個成語,也因此被後人銘記,用來形容威懾力量的強大,能夠起到阻止敵人、穩定人心的作用。

射像止啼-成語圖片

射像止啼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