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不遇時

成語拼音

shēn bù yù shí

身不遇時成語解釋

指沒有遇到好的時機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才華橫溢,抱負遠大,卻始終未能一展宏圖,只因爲身不遇時,令人惋惜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壯志滿懷、才華橫溢之人,卻因身不遇時,未能一展抱負,空留遺憾。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東漢末年,有一位名叫禰衡的才子。禰衡年少時就顯露出非凡的文采和辯才,他心高氣傲,自視甚高,一心想要在這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偉業。 當時,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權勢滔天。禰衡前往許昌謀求發展,本以爲憑藉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曹操的重用。然而,曹操麾下人才濟濟,且曹操本人生性多疑,對於禰衡這樣恃才傲物、鋒芒畢露之人,並未予以青睞。禰衡多次自薦,卻始終未能獲得曹操給予的重要職位,只能在曹操的府中擔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差事。 禰衡深感自己身不遇時,心中憤懣不已。他時常在衆人面前直言曹操的不是,甚至擊鼓罵曹,絲毫不留情面。曹操雖然惱怒,但礙於禰衡的名聲,又不想落下殺害賢才的惡名,便將禰衡遣送給了劉表。 劉表起初對禰衡的才華頗爲欣賞,以禮相待。但禰衡依舊不改其狂傲的性格,多次冒犯劉表。劉表無奈,又將他轉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。黃祖是一介武夫,性情暴躁。禰衡在黃祖處依舊不知收斂,最終因言語衝突,被黃祖所殺,結束了他短暫而坎坷的一生。 禰衡的悲劇,正是身不遇時的典型寫照。他雖有驚世之才,卻未能遇上真正賞識他、能夠包容他的明主。在那個動盪的時代,機遇稍縱即逝,若不能審時度勢,收斂鋒芒,縱使才華橫溢,也難以施展抱負。 回首歷史,像禰衡這樣身不遇時的人物不在少數。他們或因生不逢時,或因未遇伯樂,空有一腔熱血和滿腹才華,最終只能在歲月的塵埃中漸漸被遺忘。這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,一個人的成功,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才華,還需要機遇和合適的環境。唯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皆備,才能成就一番大業,避免身不遇時的悲哀。

身不遇時-成語圖片

身不遇時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