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謀遠慮

成語拼音

shēn móu yuǎn lǜ

深謀遠慮成語解釋

指計劃得很周密,考慮得很長遠。

典故出處

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深謀遠慮,行軍用兵之道,非及曩時之士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大王深謀遠慮,說得有理。★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二十回

成語造句

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,就必須在每一個決策前做好充分的準備,有深謀遠慮的眼光和佈局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在這混亂的局面中,有一位名叫范蠡的智者,他的智慧和謀略令人讚歎不已。 范蠡最初輔佐越王勾踐,在勾踐被吳國打敗,困於會稽山之時,范蠡沒有選擇離去,而是與勾踐一同忍辱負重,謀劃復國之計。他深知此時的越國力量薄弱,不能與吳國正面抗衡,於是建議勾踐向吳國求和,甘願入吳爲奴。 在吳國爲奴的日子裏,范蠡陪伴勾踐受盡屈辱,但他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,深謀遠慮。他明白,要想復國成功,不僅要讓吳王夫差放鬆對越國的警惕,還要在國內勵精圖治,發展生產,增強國力。 回國後,范蠡鼓勵勾踐臥薪嚐膽,不忘恥辱。同時,他積極推動一系列改革措施。他主張發展農業,鼓勵百姓開墾荒地,興修水利,使得越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,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,爲國家的穩定奠定了基礎。 在軍事方面,范蠡深謀遠慮,他深知兵不在多而在精,於是選拔和訓練了一支精銳之師。他注重士兵的素質和戰術的運用,而非單純依靠人數的優勢。 此外,范蠡還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,離間吳國的君臣關係,使得吳王夫差對忠臣伍子胥產生懷疑並將其賜死,大大削弱了吳國的實力。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,越國終於具備了與吳國一決雌雄的實力。在范蠡的謀劃下,越國一舉擊敗吳國,洗刷了曾經的恥辱。 范蠡的深謀遠慮,不僅讓越國得以復興,更讓他名垂青史。他的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,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周密的計劃,方能成就大事。正如《孫子兵法》中所說:“不謀萬世者,不足謀一時;不謀全局者,不足謀一域。”只有深謀遠慮,才能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長河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深謀遠慮-成語圖片

深謀遠慮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