矢志不渝

成語拼音

shǐ zhì bù yú

矢志不渝成語解釋

表示永遠不變心。

典故出處

《晉書·謝安傳》安雖受朝寄,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於言色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,他對理想的追求始終堅定不移,矢志不渝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,其中有一則展現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。 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叫豫讓的義士。豫讓起初是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,但並未受到重用。後來他轉投智伯門下,智伯對他十分尊重和信任,以國士之禮相待。 然而,時運不濟,智伯在與趙襄子的爭鬥中落敗,最終被趙襄子所殺,其領地也被趙襄子瓜分。豫讓逃到了山中,他回想起智伯對自己的知遇之恩,心中悲憤難平,決心爲智伯報仇。 豫讓隱姓埋名,僞裝成受過刑的人,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。他懷揣匕首,等待時機刺殺趙襄子。一天,趙襄子入廁,忽然心中一陣悸動,感覺情況不妙,便命人搜查,結果發現了豫讓。趙襄子的侍衛要將豫讓處死,但趙襄子卻說:“智伯已死,此人還能爲他報仇,實乃義士。我小心避開他就是了。”於是便把豫讓釋放了。 豫讓並未放棄復仇的決心,他爲了不讓人認出,用漆塗滿全身,使皮膚潰爛,又吞炭使聲音變得沙啞。他的妻子在路上遇到他,都沒能認出。朋友見到他這副模樣,勸說道:“以你的才能,若假意投靠趙襄子,必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,那時再行刺殺之事,豈不易如反掌?何苦這般折磨自己?”豫讓卻回答道:“我若投靠趙襄子再行刺殺,那便是心懷二心。我之所以這樣做,就是要讓那些心懷不忠之人感到羞愧。” 豫讓埋伏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,趙襄子的馬到橋前突然受驚。趙襄子猜到又是豫讓,便讓人搜查,再次將豫讓抓獲。趙襄子問豫讓:“你爲何如此執着?”豫讓說道:“智伯以國士待我,我必以國士報之,雖死無悔,只恨不能親手爲智伯報仇。”趙襄子被豫讓的忠誠和堅定所感動,但又不能再放過他。豫讓知道自己此次在劫難逃,便請求趙襄子脫下外衣,讓他象徵性地刺幾下,以了卻心願。趙襄子滿足了他的要求,豫讓拔劍連刺數下,隨後自刎而亡。 豫讓的故事傳頌千古,他對智伯的忠誠和爲復仇矢志不渝的精神,令人敬仰。他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堅定不移,什麼是永不放棄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豫讓的身影如同璀璨星辰,永遠閃耀着矢志不渝的光芒,激勵着後人堅守信念,勇往直前。

矢志不渝-成語圖片

矢志不渝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