示貶於褒

成語拼音

shì biǎn yú bāo

示貶於褒成語解釋

猶言寓批評於表揚。

典故出處
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禮部·南禮部卹典》石以違拂不成爲義,張以懷情不盡爲義,皆上所親定。蓋聖意示貶於褒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看似在誇讚對方,可細品之下才發現其話中之意是示貶於褒,讓人心裏很不是滋味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個諸侯國,其國君名叫齊宣王。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,一時間,國內人才濟濟。然而,在衆多的臣子中,有一位名叫淳于髡的大臣,他以其獨特的智慧和口才,深得齊宣王的器重。 有一次,齊國與鄰國發生了爭端,齊宣王決定出兵征戰。在朝堂之上,諸位大臣紛紛進言,大多都是極力誇讚齊宣王的英明決策,聲稱此次出征必定大獲全勝,能夠拓展疆土,揚我國威。然而,淳于髡卻站了出來,他沒有像其他大臣那樣一味地奉承,而是以一種看似貶低,實則蘊含深意的方式進諫。 淳于髡對齊宣王說:“大王,此次出征,臣以爲並非明智之舉。如今我國雖看似強盛,但實則內部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。百姓的生計尚未完全安穩,農田的收成也時有波動。若此時貿然出兵,勞民傷財不說,萬一戰事不利,恐將動搖國家的根本。” 這番話一出,朝堂之上一片譁然。許多大臣紛紛指責淳于髡是在危言聳聽,擾亂軍心。然而,齊宣王卻陷入了沉思。 淳于髡接着說道:“大王,臣並非有意貶低您的決策,而是希望您能看到事情的全貌。正所謂‘欲速則不達’,我們應當先穩固國內根基,再圖對外征戰。如此,方能保我齊國長治久安。” 齊宣王聽後,恍然大悟。他意識到淳于髡看似貶低的言論,實則是出於對國家的深切憂慮和忠誠。最終,齊宣王取消了此次出征的計劃,轉而致力於國內的發展和治理。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齊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,百姓安居樂業。而淳于髡的這種示貶於褒的進諫方式,也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。他以獨特的智慧,巧妙地指出了問題所在,避免了國家可能面臨的危機,爲齊國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重要的決策和問題時,我們需要有像淳于髡這樣的勇氣和智慧,以一種別樣的方式,讓他人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,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
示貶於褒-成語圖片

示貶於褒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