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如寇仇
成語拼音
- shì rú kòu chóu
視如寇仇成語解釋
- 寇仇仇敵。看得象仇人一樣。
典故出處
- 《孟子·離婁下》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。”
成語典故
- 倘明哲君子,洞察其奸,於家中婦女不時正言規勸,以三姑六婆視如寇仇。★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二回
成語造句
- 他對待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,完全沒有絲毫的原諒之意,視如寇仇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,有兩位大臣,分別是李大人和王大人。
李大人爲官清廉,心繫百姓,一心爲國家的繁榮昌盛出謀劃策。而王大人則心胸狹隘,自私自利,常常爲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。
起初,李大人和王大人在朝堂上共同輔佐君王,表面上還算相安無事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兩人在諸多政事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。
有一次,國家遭遇了嚴重的水災,百姓流離失所,苦不堪言。李大人主張開倉放糧,救濟災民,並組織人力物力搶修水利設施,以從根本上解決水患問題。然而,王大人卻認爲此舉耗費巨大,會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,主張對災民置之不理,讓他們自行解決生存問題。
李大人據理力爭,痛斥王大人的冷漠無情。最終,在李大人的堅持下,朝廷採取了他的建議,災民得到了及時的救助,水患也逐漸得到了控制。
此事過後,王大人對李大人懷恨在心,認爲李大人讓他在朝堂上丟了面子。於是,他開始暗中謀劃,企圖陷害李大人。
王大人在君王面前進讒言,誣陷李大人貪污受賄,意圖謀反。君王起初並不相信,但王大人巧舌如簧,不斷編造謊言,使得君王對李大人產生了懷疑。
李大人得知此事後,痛心疾首,他深知王大人的險惡用心,決定當面向君王澄清事實。然而,君王已經被王大人的讒言所迷惑,對李大人的解釋充耳不聞。
最終,李大人被君王罷官免職,流放邊疆。李大人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
從那以後,李大人對王大人視如寇仇。他在流放之地,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,不斷寫信向君王進諫,希望能夠恢復自己的名譽,重新爲國家效力。
多年後,國家再次遭遇危機,外敵入侵,內憂外患。這時,君王才幡然醒悟,意識到李大人的忠誠和才能。他下令召回李大人,併爲他平反昭雪。
李大人回到朝堂後,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成功擊退外敵,拯救了國家。而王大人的罪行也最終被揭露,受到了應有的懲罰。
在這個故事中,王大人的所作所爲讓李大人對他視如寇仇,也讓我們看到了人心的險惡和忠誠的可貴。
視如寇仇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