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
成語拼音
- qiān fū nuò nuò,bù rú yī shì è è
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成語解釋
- 指衆多唯唯諾諾之人,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。同“千人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”。
典故出處
- 宋·蘇軾《講田友直字序》:“韓城田益,字遷之。黃庭堅以謂不足以配名,更之曰友直……何獨取諸此?某曰:夫直者,剛者之長也。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之諤諤。”
成語典故
- 宋朝時期,韓城人田益,字遷之,他敢於直言進諫,言辭鋒利。黃庭堅認爲他的名字與爲人不相符,幫他改名爲田直,這樣才能名實相符。朋友在旁邊解釋道:“夫直者,剛者之長也。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。”。
成語造句
- 在許多關鍵時刻,衆人都只是隨聲附和,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,需要有人能勇敢地站出來直言真話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這樣一個時期。那時,朝堂之上看似一片祥和,大臣們對君王多是阿諛奉承,千篇一律的讚美之聲不絕於耳。
在某個國度,君王統治着這片土地。起初,君王還算勤勉政事,國家也較爲穩定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君王漸漸迷失在權力與榮耀之中,開始喜歡聽那些順耳的好話,對不同的聲音則顯得極爲不耐煩。
朝堂上的大臣們自然察覺到了君王的變化,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榮華富貴,他們紛紛選擇迎合君王,即便君王有決策失誤之處,也無人敢站出來直言進諫。一時間,朝堂之上“千夫諾諾”,一片唯唯諾諾之聲。
但在這衆多大臣之中,有一位名叫李諤的臣子。他生性耿直,心懷國家和百姓。他深知這樣的局面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,於是決定挺身而出,做那“一士諤諤”。
一次朝會,當君王又提出一個並不明智的決策時,大臣們一如既往地齊聲附和。而李諤卻站了出來,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君王決策中的弊端,並且毫不畏懼地闡述了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。他的言辭懇切而堅定,讓整個朝堂都爲之一震。
君王聽後,頓時大怒,他斥責李諤竟敢違背自己的意願,擾亂朝堂秩序。但李諤毫不退縮,他引經據典,列舉歷史上那些因爲不聽忠言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,懇請君王能夠廣開言路,接納不同的意見。
君王雖然憤怒,但也被李諤的勇氣和智慧所打動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意識到自己已經在那些阿諛奉承中迷失了太久。漸漸地,君王開始重視李諤的意見,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的作風,重新回到了勤勉政事的軌道上。
而李諤的行爲也感染了其他一些大臣,他們也開始鼓起勇氣,不再只是一味地順從,而是敢於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。國家也因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,變得更加繁榮昌盛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一個集體或社會中,“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”。那些敢於直言真話、堅守正義的人,纔是推動進步的關鍵力量。他們或許會面臨一時的困境和壓力,但他們的勇氣和智慧終將被歷史銘記,爲後人所敬仰。我們應當學習李諤這樣的精神,在面對錯誤和不合理時,勇敢地站出來,爲了真理和正義而發聲。
千夫諾諾,不如一士諤諤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