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露之感

成語拼音

shuāng lù zhī gǎn

霜露之感成語解釋

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。

典故出處

《禮記·祭義》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悽愴之心,非其寒之謂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外漂泊多年,每當秋風漸起,他總會心生惆悵,憶起往昔,涌起一股霜露之感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李陵的將軍。李陵出身將門,自幼習武,騎射之術精湛,且熟讀兵法,胸懷壯志。 當時,邊境時常受到外族侵擾,李陵主動請纓,率領着一支精銳部隊出征。然而,戰爭的局勢瞬息萬變,李陵的軍隊在一次戰鬥中陷入了重圍。儘管他們奮勇抵抗,但最終寡不敵衆,李陵無奈之下選擇了投降。 這個消息傳到京城,朝廷上下一片譁然,李陵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牽連。李陵的好友蘇武,被派往匈奴出使,卻被匈奴扣押。 蘇武在匈奴之地,受盡磨難,卻始終堅守着對大漢的忠誠,寧死不屈。多年過去,李陵與蘇武在匈奴相遇。李陵感慨萬分,對蘇武說:“吾與足下,俱居絕域,然足下能守漢節,吾獨不能,吾之罪也。”蘇武卻安慰他道:“將軍莫要如此,世事無常,然吾等心中當存忠義。” 又過了許久,大漢朝廷派使者前來,希望能接蘇武回朝。蘇武即將離去,李陵設宴爲他送行。席間,李陵不禁潸然淚下,他深知自己已無顏再歸大漢,心中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和愧疚。 他說:“吾今身處異域,每念及父母之邦,常有霜露之感。”這裏的霜露之感,指的是對父母、祖先的懷念。李陵雖身處他鄉,卻始終忘不了自己的根,忘不了故鄉的親人與土地。 然而,他的錯誤選擇讓他無法再回到那個曾經熟悉的地方,只能在這異國他鄉,獨自承受着內心的煎熬和痛苦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身處何地,無論遭遇何種困境,都應當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忠誠,莫要因一時之誤,而留下終身的遺憾和悔恨。正如李陵,雖有霜露之感,卻再也無法彌補自己的過錯。

霜露之感-成語圖片

霜露之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