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調歌頭
成語拼音
- shuǐ diào gē tóu
水調歌頭成語解釋
- 詞牌名。
典故出處
-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《水調歌》,唐人演爲大麴。大麴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歌頭”當爲中序的第一章。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,前後片各四平韻。宋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,多夾葉仄韻。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。共八體。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中秋之夜,他獨自憑欄,仰望明月,心中不禁涌起如“水調歌頭”所描繪的種種情思。
成語故事
- 以下是爲您創作的一個以“水調歌頭”爲主題的故事:
在北宋時期,有一位文人叫蘇軾。他才華橫溢,詩詞文章樣樣精通,在當時的文壇享有極高的聲譽。
那是一箇中秋之夜,蘇軾與家人分別已久,獨自在異鄉爲官。明月高懸,灑下銀輝,照亮了他的庭院。他望着那輪明月,心中思念着遠方的親人。
蘇軾回想起曾經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,那些歡聲笑語彷彿還在耳邊迴盪。然而如今,自己身處他鄉,仕途不順,心中不免涌起一陣惆悵。
在這寂靜的夜晚,蘇軾拿起筆,斟上一杯酒,對着明月,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。
“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
這首詞開篇便以問句起筆,彷彿在向蒼天追問明月的起源和時間的流轉,充分展現了他的豪放與灑脫。他想回到天上的宮闕,卻又擔心那裏的寒冷和孤寂。在人間起舞,雖然形單影隻,但也有着別樣的自在。
月光轉過硃紅色的樓閣,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,照在他這個無法入眠的人身上。他感慨道,月亮不應有什麼怨恨,爲何總是在人們分別的時候圓呢?人生本就充滿了悲歡離合,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,自古以來難以兩全。但他仍然懷着美好的願望,希望人們能夠長久相伴,即便相隔千里,也能共賞這同一輪明月。
蘇軾的這首《水調歌頭》不僅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之情,更蘊含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豁達態度。此詞一出,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,人們紛紛爲其優美的詞句和深沉的情感所打動。
歲月流轉,這首詞成爲了經典之作,代代相傳。每當人們在中秋佳節仰望明月,心中涌起思念之情時,便會吟誦起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》,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深情與豁達。
水調歌頭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