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時而動

成語拼音

shùn shí ér dòng

順時而動成語解釋

順應時勢而行動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度德而處,量力而行之,相時而動,無累後人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審時度勢,就像古人說的那樣,能夠順時而動,才更容易取得成功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風雲變幻的時刻,而那些能夠洞察局勢、順時而動的人物,往往能夠成就一番偉業。 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,諸侯紛爭,天下大亂。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,有一位名叫公孫鞅的年輕人,他心懷壯志,渴望能有一番作爲。 當時,衛國國力弱小,難以施展抱負,公孫鞅聽聞秦國國君秦孝公正在招賢納士,欲圖變法圖強。他敏銳地察覺到,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。於是,公孫鞅毅然決然地離開衛國,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程。 到達秦國後,公孫鞅通過各種途徑,終於見到了秦孝公。他向秦孝公闡述了自己的變法主張,包括廢除世卿世祿制、實行郡縣制、獎勵耕織和軍功等。秦孝公對他的主張頗感興趣,但又擔心變法會遭到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。 公孫鞅深知,此時若急於求成,必然會導致變法失敗。他耐心地勸說秦孝公,分析當前的局勢。他指出,秦國要想在諸侯中崛起,必須打破舊有的制度束縛,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,進行徹底的變革。而當下,秦國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對舊制的弊端深有感觸,百姓也渴望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,只要能夠妥善處理好與貴族的關係,逐步推進變法,必能成功。 秦孝公被公孫鞅的言辭所打動,決定任命他爲左庶長,主持變法事宜。公孫鞅深知變法之事關係重大,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。他先在秦國局部地區進行試點,取得一定成效後,再逐步推廣。 在變法過程中,果然遭到了以甘龍、杜摯爲首的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。他們指責公孫鞅變法違背祖制,會導致國家動盪。然而,公孫鞅毫不退縮,他據理力爭,指出時代在不斷變化,治理國家的方法也應隨之改變。如果一味因循守舊,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。 最終,在秦孝公的堅定支持下,公孫鞅的變法得以順利推行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,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,爲日後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公孫鞅之所以能夠成功推行變法,使秦國走向富強,正是因爲他能夠順時而動,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,洞察局勢的發展趨勢,並採取恰當的策略和行動。 順時而動,並非盲目跟風,而是在深入瞭解自身和周圍環境的基礎上,做出明智的選擇。在歷史的洪流中,只有那些能夠順時而動的人,才能抓住機遇,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。

順時而動-成語圖片

順時而動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