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平八穩
成語拼音
- sì píng bā wěn
四平八穩成語解釋
- 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、結實◇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。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,缺乏積極創新精神。
典故出處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四十四回戴宗、楊林看裴宣時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八穩,心中暗喜。”
成語典故
- 總而言之,現在倘再發那些四平八穩的救救孩子”似的議論,連我自己聽去,也覺得空空洞洞了。★魯迅《而已集·答有恆先生》
成語造句
- 他做事情總是深思熟慮,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,力求達到四平八穩的效果,可有時候也因此錯失了一些絕佳的機會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。李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,一心期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,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。
李明讀書十分刻苦,日夜攻讀經史子集。然而,他的性格卻有些過於謹慎,做任何事情都追求穩妥,不敢輕易冒險。
在一次鄉試中,李明的文章寫得四平八穩,觀點雖然中規中矩,卻缺乏新穎獨特之處。主考官在閱卷時,覺得他的文章雖然沒有明顯的錯誤,但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之處,最終他名落孫山。
這次失敗讓李明陷入了深深的反思。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過於追求四平八穩,不敢在文章中展現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大膽的創新,導致失去了脫穎而出的機會。
李明決定改變自己。他開始廣泛閱讀各種典籍,與其他學子交流探討,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。在接下來的準備中,他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寫作方式,而是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,力求在文章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。
又到了一年鄉試時,李明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。這次他的文章不再是四平八穩,而是觀點新穎,論證有力,充滿了激情和活力。主考官閱卷時,被他的文章深深吸引,最終李明高中鄉試。
此後,李明越發明白,在人生的道路上,有時候過於追求四平八穩,反而可能會錯失良機。只有敢於突破常規,勇於創新,才能在衆多人中嶄露頭角,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。
李明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,成爲了許多學子的榜樣。人們從他的經歷中明白了,做事不能一味地追求四平八穩,要有敢於冒險和創新的精神。
四平八穩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