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懂非懂
成語拼音
- sì dǒng fēi dǒng
似懂非懂成語解釋
- 好象懂,又好象不懂。
典故出處
- 葉聖陶《得失》然而學生還是似懂非懂,教他們回講往往講不出來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老師講的這道數學題太難了,我聽完後似懂非懂,還得再好好琢磨琢磨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一個名叫小明的少年。小明生性聰慧,但有時候卻過於自負,對於很多知識和道理,常常是一知半解便以爲自己已經全然掌握。
有一天,鎮上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。他開設了一個學堂,教授各種經典和學問。小明聽聞後,興致勃勃地前去求學。
在課堂上,老先生講解着深奧的經典和複雜的道理。然而,小明總是在還沒有完全理解的時候,就覺得自己已經明白了。比如,老先生在講述儒家的“仁”之理念時,小明只是聽到了一些表面的解釋,就覺得自己已經懂了,不再用心去思考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。
一次,老先生提問小明關於“仁”的理解。小明自信滿滿地回答,但其回答卻只是浮於表面,未能觸及核心。老先生聽完,微微皺眉,說道:“小明啊,你這回答看似有理,實則似懂非懂。真正的‘仁’並非如此簡單,它包含着對他人的關愛、寬容,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。你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領悟。”
小明聽了,心裏有些不服氣,覺得老先生是在故意刁難他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小明在學習其他知識時,依然保持着這種似懂非懂的態度。他在詩詞的理解上,只看到了華麗的辭藻,卻沒有體會到詩人背後的情感;在算術的學習中,只掌握了基本的算法,卻不明白其原理和應用。
終於,在一次重要的考試中,小明遭遇了挫折。那些他自認爲已經掌握的知識,在考試中卻無法正確運用,導致他的成績很不理想。
這時,小明纔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。他想起了老先生曾經對他說的話,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似懂非懂,沒有真正用心去鑽研和理解知識。
從此以後,小明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方法,不再急於求成,而是靜下心來,認真思考每一個知識點,力求真正理解和掌握。經過不懈的努力,小明終於在學業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,成爲了鎮上有名的才子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學習和求知的道路上,切不可似懂非懂,要深入探究,才能真正獲取知識的真諦。
似懂非懂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