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聲是非
成語拼音
- suí shēng shì fēi
隨聲是非成語解釋
- 別人說是,自己也說是;別人說不是,自己也說不是。指毫無主見,一味盲從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這個人毫無主見,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,完全是隨聲是非,沒有自己的判斷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,有兩個相鄰的村莊,分別叫做東村和西村。
東村有個叫張三的人,他爲人圓滑,巧舌如簧,但卻毫無主見,總是人云亦云。西村則有個叫李四的人,他性格耿直,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,從不輕易被他人左右。
有一天,東村和西村之間的一條道路需要修繕。東村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如何籌集資金和安排人力。張三也在其中,一開始他默不作聲。當有人提出按照每戶人口出資時,張三立刻點頭附和,大聲稱讚這個主意好。可沒過一會兒,又有人說應該按照每戶田地的多少來分攤費用,張三聽了,馬上改變態度,說這個方法更加公平合理。就這樣,無論別人提出什麼意見,張三總是隨聲附和,沒有自己堅定的立場。
西村的李四聽說了東村的修路計劃,也被邀請來參與討論。李四認真地分析了各種方案的利弊,提出了一個綜合考慮人口和田地的籌資建議,並且詳細地闡述了這樣做的好處。雖然這個建議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,但李四堅持自己的想法,用清晰的邏輯和合理的分析最終說服了大家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東村因爲張三這種隨聲是非的態度,修路的事情遲遲沒有定論,資金也無法籌集到位,道路狀況越來越差,嚴重影響了村民們的出行和農作物的運輸。而西村在李四的堅定主張下,很快就修好了道路,村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,村莊也日益繁榮。
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,像張三這樣隨聲是非的人,往往無法爲事情的解決提供有效的幫助,甚至可能導致問題的拖延和惡化。而像李四這樣有主見、能堅持正確觀點的人,才能真正推動事情朝着好的方向發展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在政治決策中,如果大臣們都隨聲是非,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,那麼國家就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,甚至可能走向衰落。相反,那些敢於直言進諫、堅持真理的賢臣,往往能夠幫助君主治理好國家,開創盛世。
所以,我們在生活中應當學會獨立思考,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,不隨聲是非,才能在面對各種問題和選擇時,做出正確的決定,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。
隨聲是非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