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臨晉帖
成語拼音
- táng lín jìn tiē
唐臨晉帖成語解釋
- 臨摹仿字畫;帖書法、繪畫的範本。唐人書法多臨摹晉人範本,脫胎變化而成。比喻善臨摹,少獨創。
典故出處
- 明·陶宗儀《輟耕錄·論詩》德機詩如何?曰‘德機詩如唐臨晉帖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的書法模仿得十分逼真,幾可亂真,彷彿讓人看到了古時的唐臨晉帖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書法藝術的長河中,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,生動地詮釋了“唐臨晉帖”這一成語。
唐朝,是一個文化繁榮、藝術昌盛的時代。在長安的一隅,有一位名叫張生的年輕書生,自幼對書法懷有深厚的熱愛和極高的天賦。他一心渴望能夠在書法領域嶄露頭角,成爲一代宗師。
張生聽聞當時的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書法剛健險勁、法度森嚴,其作品被世人奉爲珍寶。於是,張生不辭辛勞,四處尋找歐陽詢的字帖,日夜臨摹,廢寢忘食。他仔細揣摩歐陽詢字體的每一個筆畫、每一處結構,力求達到形似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張生臨摹歐陽詢的書法已然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,在當地小有名氣。
然而,張生並未滿足於此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接觸到了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字帖。王羲之的書法飄逸灑脫、靈動自然,與歐陽詢的風格截然不同。張生被王羲之的書法深深吸引,猶如發現了一座新的藝術寶藏。
他開始轉而臨摹王羲之的字帖,可這一次,卻沒有之前那般順利。王羲之書法中的神韻和氣質,讓張生感到難以捉摸。他雖然能夠模仿其形,卻始終無法領悟其神。張生陷入了困惑與迷茫之中。
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,張生決定出門遊歷,尋求書法藝術的真諦。他一路南行,拜訪了許多書法名家,與他們交流心得。在江南的一座古寺中,張生有幸結識了一位高僧。高僧雖不懂書法,卻以禪理啓發了張生。高僧說道:“世間萬物皆有其道,書法亦如此。若一味模仿,如同只見樹木,不見森林。需用心去感受,方能領悟其中真諦。”
張生恍然大悟,回到家中,他不再執着於臨摹的形似,而是用心去體會晉代書法家的心境和情感。他將歐陽詢書法的嚴謹法度與王羲之書法的靈動神韻相融合,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。
多年後,張生的書法作品在京城展出,觀者如雲。人們紛紛讚歎他的書法既有唐朝的大氣磅礴,又有晉代的飄逸神韻,真正做到了“唐臨晉帖”,博採衆長。
張生的故事成爲了書法界的一段佳話,激勵着無數後來者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、創新,既要學習前人的精華,又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,方能創造出獨特而有價值的作品。
唐臨晉帖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