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開地闢
成語拼音
- tiān kāi dì pì
天開地闢成語解釋
- 猶言開天闢地。
典故出處
- 宋·歐陽修《晉祠》詩天開地闢真主出,猶須再駕方凱旋。”宋·洪适《奉禮歌》斗轉參橫將旦,天開地闢如春。”元·劉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監司》套曲天開地闢由盤古,人物才分下土。”
成語典故
- 你這潑猴,不知好歹!他那人蔘果樹,乃天開地闢的靈根。★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二十六回
成語造句
- 在那遙遠的古代,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彷彿是在混沌中尋找方向,直到文明的曙光初現,才猶如天開地闢一般,開啓了全新的篇章。
成語故事
- 在遠古時期,天地混沌未分,萬物尚未形成。整個世界被黑暗和虛無所籠罩,沒有一絲生機。
傳說中,有一位偉大的神祇,他擁有着無盡的力量和智慧,決心要改變這混沌的局面。這位神祇名叫盤古,他在這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沉睡了不知多少年。
終於,盤古從沉睡中醒來,他睜開雙眼,卻只能看到一片漆黑。盤古感到無比的憋悶和壓抑,於是他決心憑藉自己的力量開創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盤古手持一把巨大的斧頭,用力一揮,只聽得一聲巨響,黑暗中出現了一絲光明。這一斧頭下去,混沌的狀態開始發生了變化,一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,變成了天;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,化作了地。
然而,天地初分,並不穩定。盤古擔心天地會重新合在一起,於是他頭頂着天,腳踏着地,用自己的身軀支撐着天地。就這樣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盤古始終屹立不倒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天每日升高一丈,地每日加厚一丈,盤古的身體也隨着天地的變化而不斷生長。
經過了漫長的歲月,天地之間的距離變得足夠遙遠,終於穩定下來,不再有合攏的危險。而盤古,這位偉大的創世神祇,也因爲過度的勞累而倒下。
盤古死後,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,照耀着大地;他的毛髮變成了草木,裝點着世界;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,流淌不息;他的骨骼變成了山嶽,撐起了蒼穹。
正是盤古的英勇和無私,纔有了這“天開地闢”的偉大壯舉,創造了我們如今所生活的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。
在後來的歷史長河中,每當人們提及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,都會爲其偉大的精神所感動。這種勇於開創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勇往直前,去開拓未知,創造美好的未來。正如古人云:“盤古開天地,功高蓋世奇。精神傳萬代,勇創不停息。”
天開地闢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