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時地利人和
成語拼音
-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
天時地利人和成語解釋
- 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,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。
典故出處
- 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孫臏兵法·月戰》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雖勝有殃。”
成語典故
- 鹹淵想了一會,道‘行兵須要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爲今之計,地利、人和倒用不着了,是要講天時了。’★清·劉璋《斬鬼傳》第八回
成語造句
- 在創業的道路上,想要取得成功,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才華,還需要等待恰當的時機,佔據有利的環境,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,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。
成語故事
-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,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,充分展現了“天時地利人和”的重要性。
那是在戰國時期,秦國逐漸崛起,對周邊各國虎視眈眈。趙國地處中原,土地肥沃,兵強馬壯,成爲秦國覬覦的目標。
當時趙國的一位將軍廉頗,以勇猛善戰著稱。然而,秦國派出了足智多謀的白起爲將,率領大軍攻打趙國。
戰爭初期,秦軍憑藉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,一路勢如破竹。趙國軍隊雖然奮力抵抗,但形勢依然十分危急。
就在這關鍵時刻,趙國迎來了一次轉機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,使得秦軍的糧草運輸變得極爲困難。道路泥濘,河水暴漲,這便是天時不利於秦軍。趙國軍隊抓住這個機會,趁勢反擊,給秦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。
同時,趙國的地形複雜,山脈衆多,易守難攻。趙國軍隊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,巧妙地佈置防線,使得秦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。這是地利給予趙國的優勢。
然而,僅僅依靠天時和地利還遠遠不夠。趙國的百姓們同仇敵愾,紛紛支持軍隊抵抗秦軍。年輕力壯的男子自願參軍,婦女們則在後方爲軍隊提供物資和照顧傷員。全國上下一心,士氣高昂。這種衆志成城的團結精神,便是人和。
廉頗將軍深知“天時地利人和”的重要性,他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,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戰略。最終,在全體趙國人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抵禦了秦軍的進攻,保衛了趙國的領土和尊嚴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只有同時具備有利的時機、優越的環境和衆人的團結一心,才能夠取得成功。正如古人云:“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只有當這三者完美結合,才能創造出無往不勝的力量,書寫歷史的輝煌篇章。
天時地利人和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