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街塞巷
成語拼音
- tián jiē sāi xiàng
填街塞巷成語解釋
- 形容人非常多。
典故出處
- 《南齊書·虞玩之傳》又生不長髮,便謂爲道人,填街溢巷,是處皆然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節日期間,集市上人頭攢動,熱鬧非凡,人羣幾乎填街塞巷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繁華都城,這裏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。
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員,名叫李公。他爲官清廉,心繫百姓,爲當地做了許多實事好事。
有一年,城中遭遇了嚴重的旱災,農田顆粒無收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李公心急如焚,他不僅上書朝廷請求援助,還親自組織人員開倉放糧,救濟災民。他的善舉傳遍了整個都城,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。
當朝廷的救濟糧終於抵達時,李公親自指揮分發。那一天,前來領取救濟糧的百姓從街頭排到巷尾,人山人海,填街塞巷。大家都懷着感激和期待的心情,默默地等待着。
李公站在高處,看着這密密麻麻的人羣,心中感慨萬千。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,也更加堅定了要爲百姓謀福祉的決心。
經過這一次艱難的考驗,都城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。百姓們在李公的帶領下,重新開墾農田,興修水利,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。
多年後,李公因年邁辭官還鄉。當他離開都城的那一天,城中百姓紛紛自發前來送行。街道兩旁擠滿了人,大家眼含熱淚,不捨得這位好官離去。送行的隊伍浩浩蕩蕩,再次出現了填街塞巷的景象。
李公的事蹟被人們傳頌至今,成爲了這座都城歷史上的一段佳話。而“填街塞巷”這個成語,也因爲這個感人的故事,被後人用來形容人多擁擠的場面,銘記着那些爲百姓付出、深受百姓愛戴的人物和時刻。
填街塞巷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