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案如山
成語拼音
- tiě àn rú shān
鐵案如山成語解釋
- 鐵案證據確鑿的案件或結論。形容證據確鑿,定的案象山那樣不能推翻。
典故出處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胭脂》鐵案如山,宿遂延頸以待秋決矣。”
成語典故
- 這個壞分子,罪行累累,鐵案如山,不容抵賴。
成語造句
- 在大量的證據面前,他的罪行已經無可辯駁,事實清晰明瞭,真可謂鐵案如山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,曾發生過一起震動朝野的重大案件。
當時,朝廷中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,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,實則心懷叵測,暗中勾結黨羽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終於,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御史,經過長時間的暗中調查和收集證據,決定向皇帝告發這位大臣的罪行。然而,這位大臣在朝中勢力龐大,黨羽衆多,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中。他立即動用自己的關係,試圖顛倒黑白,誣陷御史是惡意誹謗,想要藉此扳倒自己,以謀取更高的職位。
皇帝在最初接到御史的奏摺時,心中也有所疑慮。畢竟這位大臣平日裏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,僞裝得極好。而御史所列舉的罪行,又似乎過於嚴重,讓人難以置信。
就在皇帝猶豫不決之時,朝中的一些正義之士紛紛站了出來,支持御史的告發,並向皇帝進言,懇請皇帝徹查此事。皇帝最終下定決心,派遣了最爲公正嚴明的官員組成專案組,深入調查此案。
經過一番艱苦的查證,專案組收集到了大量確鑿的證據,包括賬目、證人的口供以及各種相關的文書。這些證據無一不指向那位大臣的罪行,其貪污受賄、欺壓百姓的事實鐵證如山,無可辯駁。
在朝堂之上,皇帝親自審理此案。面對如山的鐵證,那位大臣再也無法狡辯,只能低頭認罪。皇帝龍顏大怒,當即下令嚴懲不貸,將其黨羽一併治罪。
此案的公正裁決,讓百姓們歡呼雀躍,拍手稱快。朝廷也因此得以肅清了一股惡勢力,恢復了往日的清明。
這起案件的最終結局,正是“鐵案如山”的真實寫照。它向世人證明,無論罪行如何被掩蓋,無論犯罪者的勢力多麼強大,只要正義之士堅持不懈地追尋真相,終將讓罪行無所遁形,讓法律的裁決如同鐵案一般,不可動搖。
鐵案如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