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而不聞
成語拼音
- tīng ér bú wén
聽而不聞成語解釋
- 聞聽。聽了跟沒聽到一樣。形容不關心,不在意。
典故出處
- 《老子》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。”《禮記·大學》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成語典故
- 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學課,只怕是聽而不聞。★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九十回
成語造句
- 對於那些善意的勸告,他竟然聽而不聞,依舊我行我素,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後果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有一位年輕的君主,名爲李煜。他繼承了先祖留下的廣袤疆土和繁榮的江山。
起初,李煜心懷壯志,決心要讓國家更加昌盛,百姓更加安居樂業。他每日早起處理政務,傾聽大臣們的諫言,努力讓國家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理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李煜逐漸沉迷於宮廷的奢華和享樂之中。身邊的諂媚之臣越來越多,他們投其所好,爲他帶來各種新奇的玩物和歌舞表演。漸漸地,李煜對國家的正事開始變得不那麼上心。
大臣們看到國家出現的種種問題,紛紛前來進諫。他們憂心忡忡地向李煜陳述着民間的疾苦、邊疆的隱患以及朝政的腐敗。可是,李煜卻聽而不聞。他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安樂窩中,對於那些忠言逆耳的話語,彷彿沒有聽見一般,全然不顧。
一位老臣,曾經跟隨先王征戰沙場,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。他看到李煜的變化,痛心疾首。他跪在朝堂之上,聲淚俱下地訴說着百姓的艱難生活,以及外敵虎視眈眈的威脅。然而,李煜卻只是揮了揮手,讓他退下,繼續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。
最終,國家的危機日益嚴重。百姓生活困苦,紛紛起義;邊疆的敵軍趁機入侵,城池接連淪陷。李煜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但此時,已經爲時已晚,國家陷入了混亂和危機之中,曾經的繁榮昌盛一去不復返。
李煜的聽而不聞,讓他失去了一個君主應有的警覺和擔當,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和自己的悲慘結局。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在面對他人的忠告和重要的信息時,切不可聽而不聞,否則,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。
聽而不聞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