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變達權

成語拼音

tōng biàn dá quán

通變達權成語解釋

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,懂得變通,不死守常規。同通權達變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,他總能迅速做出決策,靈活應對,真可謂通變達權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英雄豪傑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靈活應變的能力,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,充分體現了通變達權的重要性。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叫李牧的將領。當時,趙國邊境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,百姓苦不堪言。趙王派遣李牧前往邊境抵禦匈奴。 李牧到了邊境後,並沒有急於與匈奴正面交鋒。他下令讓士兵們每天照常操練,但一旦匈奴來襲,就迅速撤回堡壘,不準迎戰。這樣的策略讓匈奴誤以爲李牧和他的士兵們膽小怯懦,不敢作戰。 然而,李牧並非真的膽怯,他深知匈奴騎兵的兇悍和靈活,如果貿然出擊,很可能會導致慘重的失敗。他在等待時機,不斷觀察匈奴的作戰方式和習慣,同時加強士兵們的訓練,積攢力量。 朝中的大臣們聽到李牧的做法後,紛紛向趙王進諫,指責李牧膽小畏戰,有損趙國的威風。趙王聽信了讒言,召回李牧,另派將領前往邊境。 新將領一到邊境,就主動出擊,與匈奴交戰。可結果卻事與願違,趙國軍隊損失慘重,邊境的局勢愈發危急。 趙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重新任命李牧爲將。李牧回到邊境後,依然沿用之前的策略,匈奴依舊嘲笑他膽小。 經過幾年的經營,李牧的軍隊兵強馬壯,士氣高昂。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,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戰役。 他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敗退,引誘匈奴大軍深入。匈奴單于以爲這是一舉消滅李牧軍隊的大好時機,便率領大軍長驅直入。然而,他們沒想到這是李牧設下的陷阱。 李牧早已佈置好了伏兵,當匈奴大軍進入包圍圈後,趙國軍隊從四面殺出,一舉擊潰了匈奴。這一戰,讓匈奴元氣大傷,此後多年不敢再侵犯趙國邊境。 李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,正是因爲他通變達權。他沒有被常規的作戰思維所束縛,也沒有被外界的壓力和質疑所左右。他根據實際情況,靈活調整戰略,最終達成了保家衛國的目標。 在我們的生活中,也常常會遇到各種複雜多變的情況。只有像李牧那樣,具備通變達權的能力,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,在挑戰中把握機遇,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。

通變達權-成語圖片

通變達權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