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足異處

成語拼音

tóu zú yì chǔ

頭足異處成語解釋

指被斬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因爲犯下重罪,最終落得頭足異處的下場,實在令人唏噓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亂時期,權謀爭鬥、利益紛爭頻繁上演,無數的人物在歷史的舞臺上起起落落。 有一位名叫趙高的宦官,在秦朝的宮廷中權勢熏天。他憑藉着阿諛奉承和陰謀手段,深得秦二世的信任,從而操縱朝政,陷害忠良。 當時,秦朝的律法嚴苛,百姓苦不堪言。而趙高不僅不勸諫皇帝改善民生,反而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,滿足自己的私慾。朝中的大臣們對趙高的惡行敢怒不敢言,稍有不慎,便會招來殺身之禍。 丞相李斯,本是一位有抱負、有才能的賢臣。他曾爲秦朝的統一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。然而,趙高卻嫉妒李斯的威望和權力,欲將其除之而後快。於是,趙高設計誣陷李斯謀反,秦二世昏庸無能,聽信了趙高的讒言,將李斯下獄。 在獄中,李斯遭受了嚴刑拷打,但他始終堅稱自己無罪。然而,趙高卻買通獄卒,篡改李斯的口供。最終,秦二世下令將李斯處以腰斬之刑。 李斯臨刑前,回顧自己的一生,悔恨不已。他曾爲了功名利祿,與趙高同流合污,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。而趙高,在剷除李斯後,更加肆無忌憚地專權跋扈。 但正所謂“多行不義必自斃”,趙高的惡行引起了羣臣的憤怒和百姓的反抗。終於,趙高的罪行被揭露,新的統治者下令將其嚴懲,最終趙高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。 頭足異處,這個悲慘的結局,正是趙高作惡多端、禍亂朝綱的必然結果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引以爲戒的典型,警示着人們切莫爲了一時的權力和利益,而走上不歸之路。

頭足異處-成語圖片

頭足異處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