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機倒把
成語拼音
- tóu jī dǎo bǎ
投機倒把成語解釋
- 投機利用時機鑽空子。利用時機,以囤積居奇、買空賣空、摻雜作假、操縱物價等手段牟取暴利。
典故出處
- 浩然《豔陽天》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,彎彎繞那傢伙能幹這樣傻事?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過去那個特殊的時期,一些不法分子妄圖通過投機倒把的手段獲取暴利,這種行爲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。
成語故事
-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,經濟領域經歷了種種變革和挑戰。在這個背景下,發生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。
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商人,他頭腦靈活,善於捕捉商機。在經濟政策尚不完善的時期,他發現了一些可以獲取鉅額利潤的漏洞。
當時,市場上物資匱乏,供需關係緊張。李明利用這一情況,開始囤積居奇,大量收購緊俏的商品,如糧食、布料等。他並不是爲了滿足正常的市場需求,而是等待市場價格飆升後再高價出售,以此謀取暴利。
他的行爲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和質疑,但李明卻不以爲然,認爲自己只是抓住了賺錢的機會。然而,他的這種做法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,導致物價波動,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
政府察覺到了這種不正常的經濟現象,開始加強監管和整頓。但李明並沒有就此收手,反而變本加厲,試圖通過各種手段規避監管。
最終,李明的行爲被政府嚴厲打擊。他被認定爲“投機倒把”分子,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種“投機倒把”的行爲並不鮮見。例如在古代,一些奸商在災荒之年,故意擡高糧價,大發災難財,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苦難。而這些人的結局往往是遭到民衆的唾棄和法律的嚴懲。
“投機倒把”這種行爲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,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。它不僅損害了廣大民衆的利益,也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。在一個健全的社會和經濟體系中,這種行爲是不被允許的,必須受到堅決的打擊和遏制。
投機倒把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