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波助瀾

成語拼音

tuī bō zhù lán

推波助瀾成語解釋

瀾大波浪。比喻從旁鼓動、助長事物(多指壞的事物)的聲勢和發展,擴大影響。

典故出處

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問易篇》真君建德之事,足推波助瀾,縱風止燎爾。”

成語典故

即或漏吞舟之魚,而已暴鰓斷鰭,頹然老矣,尚何能爲推波助瀾之事哉!★嚴復《論世變之亟》

成語造句

這件事情原本就有不良的趨勢,而他的行爲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使得局面更加難以控制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的事件如同洶涌的波濤,而有些人的行爲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使得局勢更加複雜和動盪。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唐朝末年。當時,政治腐敗,民不聊生,社會矛盾日益尖銳。各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,反抗朝廷的統治。 在衆多的起義軍中,有一支由黃巢率領的隊伍逐漸壯大,成爲了朝廷的心腹大患。然而,朝廷內部的官員們卻沒有團結一致,共同抵禦外敵,反而爲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。 其中,有一位名叫田令孜的宦官,他權傾朝野,卻只爲自己的榮華富貴着想。當黃巢的軍隊逼近京城時,田令孜不僅沒有積極組織防禦,反而利用這個機會排除異己,將一些忠誠有能的將領打壓下去。 他還在朝廷中散佈謠言,誇大黃巢軍隊的實力,製造恐慌氣氛,使得人心惶惶。原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朝廷,在他的這番操作下,更是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境地。 與此同時,地方上的一些藩鎮節度使也看到了機會,他們表面上響應朝廷的號召,出兵鎮壓起義軍,實際上卻在暗中擴充自己的勢力。他們之間相互猜忌,互不配合,甚至爲了爭奪地盤而發生衝突。 在這種情況下,黃巢的起義軍得以順利地攻城略地,勢力範圍不斷擴大。而田令孜和那些心懷叵測的藩鎮節度使們的行爲,無疑是對這場起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 最終,唐朝的統治在這場洶涌的浪潮中徹底崩潰,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動盪時期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,如果有人爲了個人私利而不擇手段,推波助瀾,往往會導致局勢的進一步惡化,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。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秉持正義和團結,共同應對挑戰,而不是成爲那股破壞力量的一部分。

推波助瀾-成語圖片

推波助瀾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