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釜雷鳴
成語拼音
- wǎ fǔ léi míng
瓦釜雷鳴成語解釋
- 瓦釜沙鍋,比喻庸才。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。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,威風一時。
典故出處
- 《楚辭·卜居》黃鐘譭棄,瓦釜雷鳴。讒人高張,賢士無名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當今社會,絕不能讓那些才疏學淺之輩佔據高位,否則就會出現瓦釜雷鳴的不良局面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政治局勢動盪不安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當時,朝廷的權力被一羣奸佞之臣所掌控。這些人不學無術、品德敗壞,卻憑藉着諂媚逢迎和陰謀詭計爬上了高位。而那些真正有才華、有抱負、一心爲國爲民的忠臣良將,卻被排擠在權力的邊緣,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。
在朝堂之上,每逢商議國家大事,那些奸佞之徒總是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地說着一些毫無價值、只爲迎合君王喜好的話語。他們的聲音充斥着整個朝堂,彷彿雷聲一般響亮。而真正有遠見卓識的建議,卻往往被淹沒在這一片嘈雜之中。
其中有一位名叫張正的忠臣,他屢次向君王進諫,指出國家面臨的種種危機以及奸佞之臣的危害。然而,君王卻被那一羣奸佞之臣所迷惑,對張正的忠言置若罔聞。不僅如此,張正還因此遭到了奸佞之臣的誣陷和迫害,最終被罷官流放。
在這個國度,奸佞之臣就如同瓦釜,聲音響亮卻毫無內涵;而忠臣良將則如黃鐘,雖品質高潔、見解深刻,卻無法發出應有的聲響。百姓們對這種狀況怨聲載道,國家也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日益衰落。
直到有一天,邊境遭受外敵入侵,國家的軍隊節節敗退。那些平日裏在朝堂上誇誇其談的奸佞之臣,面對外敵的強大攻勢,一個個束手無策。這時,君王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但爲時已晚,國家已經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。
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切不可讓瓦釜雷鳴的現象出現。要善於分辨忠奸,重視真正有才能、有品德的人,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,長治久安。否則,必將陷入混亂和衰敗的境地,追悔莫及。
瓦釜雷鳴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