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巧內嫉
成語拼音
- wài qiǎo nèi jí
外巧內嫉成語解釋
- 外貌乖巧,內心刻忌。猶言口蜜腹劍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表面上對人友善親和,可實際上,其爲人處世的方式讓人發現他是外巧內嫉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兩位大臣,分別是張臣和李臣。
張臣外表看起來溫和謙遜,對人總是笑臉相迎,給人一種聰明靈巧、善解人意的印象。在朝堂之上,他總是能夠迅速地理解君主的意圖,並且以巧妙的言辭和得體的舉止贏得衆人的讚賞。在與其他大臣的交往中,他也表現得極爲友善,樂於助人,因此在朝中的人緣頗佳。
然而,在這看似完美的外表之下,張臣的內心卻隱藏着深深的嫉妒和狹隘。
李臣是一位耿直忠誠的大臣,他一心爲了國家的繁榮和君主的利益着想,常常直言進諫,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議和策略。正因如此,君主對李臣十分器重,多次採納他的意見並給予豐厚的賞賜。
張臣看到李臣備受君主的恩寵,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燒。他開始暗中謀劃,企圖破壞李臣在君主心中的形象。
每當李臣提出新的政策主張,張臣表面上表示支持和贊同,但在背後卻故意曲解李臣的意圖,向其他大臣散播謠言,說李臣心懷不軌,妄圖獨攬大權。
一次,國家面臨一場嚴重的災害,李臣建議開倉放糧,賑濟災民。張臣抓住這個機會,向君主進讒言,說李臣此舉是爲了收買民心,有謀逆之心。君主起初並不相信,但張臣巧舌如簧,列舉了一系列所謂的“證據”,讓君主漸漸產生了懷疑。
最終,在張臣的不斷挑撥下,君主對李臣失去了信任,將他貶謫他鄉。而張臣則趁機上位,掌握了更多的權力。
然而,好景不長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臣的真面目逐漸暴露。他雖然外表聰明靈巧,但由於內心的嫉妒和狹隘,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只顧個人私利,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利益,導致國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像張臣這樣外巧內嫉之人,或許能夠一時得逞,但終究會因爲其惡劣的品性而自食惡果。我們在與人交往中,要善於透過表象看清本質,以免被那些外表看似和善,內心卻充滿嫉妒和惡意的人所傷害。同時,我們也要時刻反省自己,保持一顆善良正直的心,不要被嫉妒等負面情緒所左右,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受人尊敬和信任的人。
外巧內嫉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