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事大吉
成語拼音
- wán shì dà jí
完事大吉成語解釋
- 指事情結束了,或東西完蛋了(多含貶義)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這件任務十分重要,絕不是完成之後就完事大吉了,後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跟進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一羣樸實的百姓。這個小鎮雖不繁華,卻也寧靜祥和。
鎮裏有一位名叫李三的年輕人,他生性懶散,總是夢想着能夠輕鬆地過上好日子,卻不願付出太多的努力。
有一年,小鎮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,農田裏的莊稼顆粒無收。鎮裏的人們紛紛想辦法應對,有的去鄰鎮借糧,有的尋找新的水源灌溉農田,大家都在努力克服困難。
然而李三卻不以爲然,他覺得這只是暫時的困境,無需太過擔憂。當別人都在辛勤勞作、努力尋找解決辦法時,他卻整日無所事事,在家中睡大覺。
旱災過後,鎮裏的人們開始重新播種莊稼,精心照料農田,期望能有一個好收成來彌補之前的損失。李三看到大家都在忙碌,也跟着在田地裏隨便撒了些種子,然後就又不管不顧了。
到了收穫的季節,別人的農田裏都是金黃一片,穀穗飽滿。而李三的田地裏,莊稼稀稀拉拉,收成少得可憐。
可李三卻沒有絲毫的反思和悔改之意,他還自我安慰說:“反正我也種了,能收多少算多少,完事大吉。”他完全沒有意識到,自己的這種態度和行爲,纔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。
在歷史上,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,戰國時期的趙國,面對強大的秦國,趙王起初並未積極備戰,心存僥倖,以爲與秦國求和就能完事大吉。結果,秦國的野心並未因此而收斂,趙國最終還是遭受了沉重的打擊。
又如,在明朝末年,一些官員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,不是積極尋求改革和治理之道,而是敷衍了事,以爲維持表面的穩定就完事大吉。最終,明朝走向了滅亡。
這些歷史的教訓都告訴我們,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,如果只是抱着“完事大吉”的態度,不去認真解決,不去努力付出,最終必然會遭受失敗和挫折。只有腳踏實地,積極應對,才能真正克服困難,走向成功。而李三,也因爲他的這種態度,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,成爲了鎮里人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。
完事大吉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