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全之計
成語拼音
- wàn quán zhī jì
萬全之計成語解釋
- 極其周到的計謀、辦法。同萬全之策”。
典故出處
- 《三國志·蜀志·龐統傳》親待亞於諸葛亮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此誠出於險塗,非萬全之計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凡此者,皆因弱成強而萬全之計也。★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封常青》
成語造句
-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勢,他苦思冥想,最終也沒能想出一個萬全之計來解決當前的難題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
有一個名叫鄭國的小國,夾在幾個強大的諸侯國之間,生存艱難。鄭國的國君整日憂心忡忡,擔心國家隨時會被吞併。
一天,鄭國國君召集了國內的大臣們商議對策。大臣們各抒己見,有的主張投靠強大的秦國,有的則認爲應該依附於實力雄厚的楚國。然而,這些建議都存在着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。
就在衆人爭論不休之時,一位名叫公孫策的大臣站了出來。他沉思片刻後說道:“如今局勢危急,我們必須要想出一個萬全之計,方能保我鄭國平安。”
公孫策接着分析道:“投靠秦國,雖能得一時之安,但秦國向來野心勃勃,一旦我們失去利用價值,必遭其拋棄甚至攻伐。而依附楚國,楚國地大物博,未必會真心重視我們這小國,且楚國與秦國常有爭端,若我們捲入其中,更是萬劫不復。”
公孫策提出,鄭國應在秦楚之間保持中立,不偏不倚。同時,加強國內的軍事防禦,訓練士兵,儲備糧草。另外,積極與周邊的小國建立友好聯盟,共同抵禦外敵。再者,派遣使者前往各國,宣揚鄭國愛好和平,無意參與爭鬥,以爭取各國的理解和支持。
鄭國國君聽後,覺得公孫策的建議甚爲妥當,於是決定依計而行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裏,鄭國上下齊心協力,按照公孫策的萬全之計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準備。鄭國既沒有盲目投靠一方而得罪另一方,也通過自身的努力增強了實力。
當秦楚兩國爲了爭奪霸權而無暇顧及鄭國時,鄭國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,並逐漸發展壯大。
鄭國憑藉着這一萬全之計,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,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中站穩了腳跟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複雜艱難的局面時,我們要冷靜思考,制定出全面、周到的策略,才能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。
萬全之計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