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機四伏

成語拼音

wēi jī sì fú

危機四伏成語解釋

到處隱藏着危險的禍根。

典故出處

茅盾《子夜》九不要太樂觀。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。”

成語典故

他沒有一點私心,甚至在紅衛兵上了街,危機四伏,殺氣騰騰的時候。★巴金《探索集·懷念老舍同志》

成語造句

在這動盪的時代,各個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,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困境,可謂危機四伏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的王朝興衰更迭,其中不乏充滿危機與挑戰的時刻。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戰國時期的魏國。當時,魏國國力強盛,在魏惠王的統治下,看似繁榮昌盛,實則危機四伏。 魏惠王盲目自大,四處征戰,企圖擴張領土。他忽視了國內民生的凋敝,百姓們在沉重的賦稅和兵役下苦不堪言。同時,魏國的軍隊常年征戰,疲憊不堪,戰鬥力逐漸下降。 在對外政策上,魏惠王樹敵衆多。他與齊國、秦國等強國不斷髮生衝突,使得魏國陷入了多面受敵的困境。 此時,魏國的鄰國們看準了時機。齊國在孫臏和田忌的率領下,兩次擊敗魏國的軍隊,尤其是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,魏國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。秦國也趁機崛起,對魏國不斷髮動攻擊,蠶食魏國的領土。 而魏國國內,政治腐敗,官員們貪污受賄,結黨營私。有識之士的進諫往往被忽視,甚至遭到迫害。 魏惠王終於意識到了局勢的嚴峻,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。魏國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,國力迅速衰退,從曾經的強國淪爲了弱國,面臨着被其他諸侯國吞併的危險。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一個國家或個人,如果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危機,不能及時調整策略,解決內部問題,那麼即使表面上再強大,也終會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走向衰落。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居安思危,不斷審視自身,才能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穩健前行。

危機四伏-成語圖片

危機四伏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