違害就利

成語拼音

wéi hài jiù lì

違害就利成語解釋

避開禍害,追求利益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面對各種選擇時,他總能權衡利弊,做出違害就利的明智決定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戰國時期,各國之間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有一個名叫衛鞅的人,他胸懷大志,對天下局勢有着獨到的見解。 衛鞅出生於衛國的一個小貴族家庭,但衛國弱小,無法給他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。於是,他毅然離開衛國,遊歷各國,尋求能夠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機會。 他最先來到魏國,憑藉着自己的才學,得到了魏國相國公叔痤的賞識。然而,公叔痤病重之時,向魏惠王舉薦衛鞅,魏惠王卻並未將其放在心上。衛鞅深知在魏國難以施展拳腳,繼續留在此地,恐怕不但無法成就一番事業,還可能會埋沒自己的才能。 此時,秦國正處於求賢若渴的時期,秦孝公發佈求賢令,廣納天下英才。衛鞅聽聞此消息,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。他果斷決定離開魏國,前往秦國。 在秦國,衛鞅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到了秦孝公。一開始,他向秦孝公講述帝道、王道之術,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。但衛鞅並未氣餒,他仔細觀察秦孝公的表情和反應,揣摩其心思。經過幾次會面,衛鞅終於找到了與秦孝公契合的治國方略——法家的霸道之術。 秦孝公對衛鞅的主張大爲讚賞,決定重用他,在秦國實行變法。然而,變法之路充滿了艱難險阻。秦國的舊貴族們強烈反對變法,認爲這會損害他們的利益。但衛鞅堅信變法能夠使秦國強大,他毫不退縮,堅決推行新法。 在變法的過程中,衛鞅遭遇了重重阻力和壓力。但他始終以國家利益爲重,違害就利,堅決摒棄那些不利於秦國發展的舊制度和舊習俗,推行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生產、軍事強大和社會穩定的新政策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,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,最終爲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衛鞅的成功,正是因爲他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,準確地判斷利弊,勇敢地違害就利,抓住機遇,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秦國的強大而不懈努力。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,激勵着無數人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,敢於突破困境,勇於做出正確的抉擇。

違害就利-成語圖片

違害就利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