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口起羞

成語拼音

wéi kǒu qǐ xiū

惟口起羞成語解釋

指言語不慎,招致羞辱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與人交流時應該謹言慎行,否則稍不注意就可能因說錯話而惹出麻煩,甚至惟口起羞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,有一位名叫子虛的大臣。 子虛才華出衆,深受國君的器重,然而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——口不擇言。 當時,諸侯國之間的局勢錯綜複雜,各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,時常發生摩擦和戰爭。子虛所在的諸侯國正面臨着與鄰國的一場關鍵談判。 在談判之前,國君與大臣們進行了多次機密商議,制定了詳細的策略。國君特別囑咐子虛,在談判過程中要謹言慎行,切不可隨意透露國家的底線和機密。 然而,當談判開始時,子虛卻被對方的言辭激怒,一時衝動,口無遮攔地說出了許多不該說的話。他不僅透露了本國的一些軍事部署,還對鄰國的君主進行了無禮的指責。 這一舉動讓本國陷入了極爲被動的局面。鄰國抓住了子虛言語中的破綻,步步緊逼,使得本國在談判中失去了主動權,最終不得不做出了許多讓步,損失慘重。 此事過後,國君大怒,對子虛進行了嚴厲的斥責:“你這般口不擇言,惟口起羞,讓國家陷入如此困境,實乃罪不可赦!” 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子虛這樣因言語不當而招致恥辱和災禍的例子屢見不鮮。三國時期的楊修,聰明過人卻恃才傲物,常常在曹操面前口無遮攔,最終因“雞肋”之語而丟了性命。 古人云:“言多必失。”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巴,隨意說話,往往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。正如子虛,本是國之重臣,有着大好的前程,卻因一時的口舌之快,讓國家蒙羞,自己也身敗名裂。 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,時刻謹記“惟口起羞”的警示,學會謹言慎行,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,避免因言語不當而給自己帶來悔恨和恥辱。

惟口起羞-成語圖片

惟口起羞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