握髮吐飧
成語拼音
- wò fā tǔ sūn
握髮吐飧成語解釋
- 比喻爲國家禮賢下士,殷切求才。同握髮吐哺”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極爲認真負責,經常廢寢忘食,這種精神堪比古代賢君的握髮吐飧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位君主,他的名字叫周公旦。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,周武王姬發的弟弟。
周武王滅掉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然而,新建立的周朝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困難。周武王病故後,年幼的周成王即位,周公旦肩負起了輔佐成王治理國家的重任。
周公旦盡心盡力,爲了國家的穩定和繁榮,他常常日夜操勞,不敢有絲毫的懈怠。
有一天,周公旦正在洗頭,突然有人前來稟報緊急事務。他聽聞後,立刻停止洗頭,用手握住溼漉漉的頭髮,出來接見來訪者,認真傾聽並處理事情。還有一次,周公旦正在喫飯,剛把食物送進嘴裏,又有重要的消息傳來。他馬上把口中的食物吐出來,放下碗筷,去處理政務。
周公旦的這種行爲並非偶然,而是他一貫的作風。他深知國家初建,百廢待興,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。他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對職責的敬畏,使得他時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覺和專注。
在周公旦的精心輔佐下,周朝的政治逐漸穩定,經濟得以發展,社會秩序也日益良好。周公旦的這種勤奮和負責的精神,被後世傳爲佳話。
正所謂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,周公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爲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。他握髮吐飧的事蹟,成爲了後世君主和大臣們學習的楷模,激勵着無數人爲了國家和民衆的利益,不辭辛勞,忘我奉獻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每當國家面臨困境,總會有一些仁人志士挺身而出,效仿周公旦的精神,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,竭盡全力。他們深知,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,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。
而我們如今生活在和平繁榮的時代,也應當從周公旦握髮吐飧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,保持勤奮、負責的態度,爲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握髮吐飧-成語圖片